發(fā)布時間:2017-12-24 瀏覽次數(shù):3572
我們再來把鮑文的這個論述原生家庭對個體影響的觀點和理論再把它細分來看,讓我們再了解的更細致一些。
鮑文的代際理論或者說用來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原生家庭,這一點我們在第一次篇文章里邊已經(jīng)詳細講到了,在這邊我們就不詳細講了.
如果大家都還記得的話,也許還記得我們在第一次課里邊特別強調(diào),自我分化包括兩個部分,它總體上是講每個個體它和自己的家庭成員之間都有一種同時存在一種自相矛盾的兩股力量,一股力量是個性化,就是他需要發(fā)展屬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反應(yīng)模式,自己的行為模式,自己的習(xí)慣。
他另外一方面活在這個世界上又不能完全獨立,他還需要和別人有親密感,那一個健康的個體他能夠在這個個性化和別人的親密感之間取得一個很好的平衡,換句話說他如果交朋友,他既能在合適的時候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去侵犯他朋友的隱私,他又能夠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用適當?shù)姆绞饺ハ蛩呐笥驯磉_他的需要,他也能夠在他的朋友需要關(guān)懷的時候不越界的適當?shù)奶峁┌参俊?/span>
那跟他的親密伴侶相處的時候,他能夠在自己的伴侶需要安慰的時候及時的安慰,但是他也不會因為伴侶的過激的情緒讓自己的情緒也變得非常的不穩(wěn)定,換句話說,他們知道什么情緒是別人的,什么情緒是我的。
這并不代表說他是個冷血的好像鐵石心腸的沒有同情心的一個人,恰恰相反,他知道別人的感受,但是他也能區(qū)分什么是別人的感受,什么是我的感受。
所以說,自我分化程度比較高的人,他能夠和他的親密伴侶和孩子之間建立一種既親密又獨立的關(guān)系,和伴侶之間的既親密又獨立的關(guān)系就不用多講了,如果讓大家去提自己理想的婚姻的話,可能大部分人都會這樣提,那就是說我希望的婚姻是兩個人既能彼此關(guān)心,彼此照顧,彼此體貼,又能為彼此提供一個足夠的空間,讓彼此去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讓彼此變得更好,而不是說讓彼此變得只能依靠對方來生活。
我想可能大部分人會說這樣是你們理想當中的一個婚姻,那要達到這樣的一個婚姻狀態(tài),前提條件就是這兩個個體的分化程度都相對比較高。這就是我們說的這個個體他能把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分開來。
他不會讓自己的情緒過多的去影響到他人,也不會被他人的情緒過多的影響,他會為他人的情緒當中他應(yīng)該負責(zé)的部分負責(zé),但是他不會把別人的情緒當中和他無關(guān)的成份也拉過來。
比如說我之前就遇到過這樣一個個案,他就一個典型的分化程度比較低的人,低自尊的人,從小是不被父母認可的,他只要和別人相處的過程當中一發(fā)現(xiàn)別人情緒不好他就很自動的認為說別人情緒不好就是我的問題,就跟我有關(guān),所以說他總是會很討好的犧牲自己的需要,去討好別人,去安撫別人的情緒。
但是他在這個討好過程當中實際上內(nèi)心積壓了很多憤怒,所以這個人跟別人溝通的時候就會給別人形成一個印象,就是這個人平時都很好,但是關(guān)鍵時候時不時的就會像狼人那樣爆發(fā)一次,那就是極端的情緒爆發(fā)。
如果從分化的角度來講,他就是有一點屬于那種過多的為別人情緒當中不該由自己負責(zé)的部分去負責(zé)的那種人,實際上他這樣的情況是活的蠻累的。
你去一問就會發(fā)現(xiàn),她的媽媽也是這樣一個人,她的媽媽也是年輕的時候就一直討好她的爸爸,討好她的爸爸家里邊人,所以她慢慢學(xué)到了,也許作為一個女人,只有這樣去生活才能生存下來。
自我分化的另外一個維度就是這個個體,他可以把自己的理智和情感分開.
我第一次文章里面記得我開過一個玩笑,我就說,所以說一般如果你的領(lǐng)導(dǎo)他是一個比較優(yōu)秀的領(lǐng)導(dǎo),起碼證明他能夠把理智和情感分開,一般我們說這樣的領(lǐng)導(dǎo)才能是做大事情的領(lǐng)導(dǎo)。
那有的領(lǐng)導(dǎo)意氣用事,他喜歡下屬完全憑借自己的好惡,那這樣的領(lǐng)導(dǎo)他不是一個好的領(lǐng)導(dǎo),從分化的角度來講他也不是一個分化程度高的領(lǐng)導(dǎo),所以說我們會說開句玩笑話說,一個好的領(lǐng)導(dǎo)他能把理智和情緒分開,我們不能說他是冷血,也不能說他沒有人情味,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那就是他的自我分化程度可能是比較高的。
當然有的人情況不同,有的領(lǐng)導(dǎo)是把這些情緒完全的隔離起來,壓制起來,但是心里邊那股憤怒還在,這種是不屬于自我分化高的表現(xiàn),這種是他的一種應(yīng)對模式,是他的一種防御機制。那又是另外一個話題,在這里我們就不過細的展開了。
自我分化也是一個終身的過程,所以說談到自我分化,我們就會接著談一談上一篇文章提到的三角化,這也是鮑文代際理論當中的一個另外一個核心的觀點,這個觀點就是我們第二次篇文章提到的三角關(guān)系和三角化.
一般來說如果父母當中有一個人分化的不太好,分化程度不高的話,他的習(xí)慣的一個模式可能是在和自己的伴侶有沖突沒有解決的時候,他會讓自己的情緒或者說煩惱越過那個邊界去到孩子那邊.
這樣一來的話,就很可能,因為孩子對父母的情緒很多時候基本上是沒有免疫力的,所以大家如果有孩子的話肯定會有這樣的體驗,當你有情緒的時候,你的孩子他是很少能夠做到完全不顧你的,有的孩子他即使表面上不顧你,但是他心里邊也在默默的擔(dān)心你,這種時候就是分化低的父母.
他們把自己的情緒變成了孩子的情緒,孩子也把父母的情緒接過來,把父母的情緒變成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就是邊界模糊了,父母的情緒和沖突和孩子攪在了一起,就是父母的沖突轉(zhuǎn)移到了孩子那邊,孩子就成為了一個替罪羊和受害者,這就是我們講的三角化。
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三角化的情況呢,因為這個是我們?nèi)祟愓I鐣赢斨性僬2贿^的一種應(yīng)對問題的方式,因為如果矛盾只是存在于兩個人之間的話,它是不穩(wěn)定的,就好比你在街上和一個人擦了,發(fā)生沖突了,你們倆打架,要讓你們兩個停下來不打有什么辦法.
大家可以想一想,要么就是兩個人各退一步,但這種情況基本上很少出現(xiàn),因為一般如果兩個人開始打架的話,如果不分出個勝負就停不下來,所以說如果沖突只是在兩個人之間,基本上這兩個人都會被搞的兩敗俱傷,就是結(jié)果很慘,但是如果你們在打架的時候,突然有一個路人跑過來勸你們一句,就好比這個路人過來隨便拉你們一下,說別打了,別打了,沒什么大不了的,他即使沒有用太精妙的話,太共情的話來勸你們倆,只要他過來勸一下,我相信大家可能大部分人也會罷手,也就不再繼續(xù)打了。
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呢,因為兩個人的沖突如果是放到三個人中間的話,他那種張力會比只放在兩個人之間要小很多。那勸駕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
如果把這個例子放到家庭當中的話,父母有的時候沖突解決不了,這個父母分化程度又不是太高,他要么把孩子拉過來幫他,要么去向孩子抱怨,要么有的父母直接跟另外一方說懶的跟你這個死人講,我還不如跟孩子說說我們的事情。
或者有的父母會說那你讓孩子過來評評理,那孩子一加進來,原本應(yīng)該父母解決的問題就一下變得不是那么棘手了。
這個時候就相當于兩個人之間的沖突被迂回的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轉(zhuǎn)移到三個人之間,就是兩個人的事情變成了三個人的事情,這樣一來沖突和應(yīng)擊的情緒暫時得到了緩解,但是矛盾有沒有解決呢,肯定是得不到解決的。
因為矛盾既然發(fā)生在兩個人之間,最好也就是放在兩個人之間去解決,你要把第三個人拉進來解決這個矛盾,什么情況下這個矛盾能被解決呢?
那只有一種情況,就是被你們兩個人邀請進來的第三方,這個人他有足夠的權(quán)力來判斷你們誰對誰錯,這樣一來的話,兩個人之間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把第三個人拉進來才更容易解決。
就好比你在路上開車和別人蹭了,你們會讓交警來定損,誰全責(zé),誰負多少責(zé)任,你和另外一個人打官司,你會請法官來判斷,這是因為法官和交警他們有這個權(quán)力來決定你們誰對誰錯,誰有罪,誰沒有罪,而在家里邊孩子沒有這個權(quán)力,這就是為什么在家里面父母的沖突沒有解決的把孩子拉進來,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那個問題更嚴重。
就是孩子該幫誰,他幫誰都不對,一個是他爹,一個是他媽,他既然幫誰都不對,他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孩子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就把自己變成一個病人,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生了病那個父母的沖突就暫時放下了,有的父母就達成一個無言的協(xié)議,那就是我們先不吵架,我們先把孩子的病看好,結(jié)果他們的矛盾就越得不到解決,這個孩子的病就越好不了,很多家庭就是這樣一家三口被卡在這樣一個三角化的關(guān)系里邊,始終出不來。
那這樣的一種過度的分化和父母把孩子拉進來處理他們的矛盾,這樣的一種習(xí)慣又會引發(fā)這個家庭什么樣的一種情況呢,那它就會影響到這個家庭的核心情緒系統(tǒng),這個就涉及到了鮑文的代際理論的第三個核心理論,就是核心家庭情緒系統(tǒng)。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預(yù)約電話: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龍蟠中路329號(陶然苑)203室 (南京電視臺對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東中路奧體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眾號
助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