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3-11-7 瀏覽次數(shù):4536
基本上,人一生有兩個家,一個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另一個是進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當家”的家。原生家庭就是指個人從小成長的家。
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人際關(guān)系、管理情緒的能力,以及對人與人之間情緒互動的了解,甚至談戀愛時,總是不自覺看上某種特定類型的對象,也受到原生家庭不同背景的影響。
A君長得帥、條件好,周遭有許多女孩子喜歡他,但他的初戀情人患了憂郁癥,自殺未遂剛出院。他的第二個女友,是個“暴食癥”或“神經(jīng)性厭食”者。目前他的第三任女友則是個有夫之婦,得不到丈夫的愛,而在絕望時遇到A君。為什么他不斷地被“受苦”的異性所吸引?總是喜歡精神上有問題的人?
追本溯源,A君12歲時,父親有外遇,母親頓時精神瀕臨崩潰,開始進出醫(yī)院。當時,還是個小男孩的他必須轉(zhuǎn)換角色來扶持母親,其實他更需要被人照顧、關(guān)愛。A君像小時候幫助母親般幫助那些女孩,希望自己的好行為能使她們快樂起來,并且她們能夠重新來愛他。在心理學上,這稱為“強迫性重復”。
婚姻中的許多問題常是由原生家庭衍生而來的。過去的心理創(chuàng)傷,在與親密的人的互動關(guān)系中最常浮現(xiàn);以前沒有得到滿足的,現(xiàn)在要加倍得到。
譬如小時候曾被父親虐待,對下一代可能會產(chǎn)生兩種極端的傾向:一種是重復模式,不自覺地成為打孩子的人;另一種則是過度溺愛、完全不管教孩子。有了這樣的認知后,我們應警惕自己,莫讓過去的創(chuàng)傷延續(xù)到現(xiàn)在,勿用憤怒向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討債”,而要以理性、愛心慢慢解決問題.
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可以隨時咨詢曉然的在線心理咨詢師或是直接與我們的心理咨詢師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
作者 黃維仁 來源:網(wǎng)絡(luò)
本文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