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健康很容易在生活的洗牌中迷失。家長當然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采取措施讓孩子恢復感覺和良好的運作。然而,有時候,在忙碌的家庭生活中,情緒健康會被忽視:學校、家庭作業(yè)、預定的活動等等,讓父母和孩子們忙忙碌碌,情緒健康也會被無意中忽視。
發(fā)布時間:2021-12-3 瀏覽次數(shù):742童年創(chuàng)傷可以定義為虐待(例如性虐待或身體虐待)、目睹家庭暴力、疏忽、事故、慢性或突發(fā)疾病、家庭死亡或父母疾病、藥物濫用、離婚或監(jiān)禁。對于兒童來說,不良童年經(jīng)歷或創(chuàng)傷性事件會讓人感到困惑和不安。
發(fā)布時間:2021-11-29 瀏覽次數(shù):1902保持身體活動如何有益于男孩的心理健康。蒙特利爾大學的新研究表明,在童年早期參加體育運動并保持身體活躍的男孩可能會改變他們的“情緒困擾軌跡”,從而使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太容易患上廣泛性焦慮癥和抑郁癥。
為什么幼兒園兒童比研究生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二十多年來,我在我的一門本科課程中使用了一項活動來幫助學生(所有未來的教師)理解將教學注意力集中在讓學生獲得“正確答案”上的謬誤。課程中的學生被隨機分成幾個小團隊。
發(fā)布時間:2021-9-25 瀏覽次數(shù):955青春期是兒童期和成人期之間的過渡期,年輕人需要處理生育能力、性行為和青春期的快速變化,這些變化會導致對身體形象和外表的擔憂。許多社會行為準則會增加青少年患精神疾病的風險。這些準則包括早婚和強迫婚姻(通常是少女)以及性暴力和親密伴侶暴力(通常針對少女和年輕婦女)。它們還包括涉及其他類型風險的社會規(guī)范,例如使用酒精和其他物質以及不安全的性行為(尤其是男孩)。
發(fā)布時間:2021-9-18 瀏覽次數(shù):1467苛刻的部分發(fā)展到某一階段,也許就是題主描述的越來越崩潰的狀況,這時候內(nèi)在真實自我的部分被高度打壓,到了一種承受的閾值點,猶如某種危機時刻。
這時候如果能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的合作,嘗試與內(nèi)心苛刻的部分和解,共同面對和修通內(nèi)心的沖突。
對于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咨詢,與父母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父母需要支持和配合咨詢師共同幫助孩子,而對于那些情況更為復雜或者不能給予咨詢師配合的父母,可能他們更需要單獨做心理咨詢,先處理自己的部分獲得成長,才能夠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視角考慮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7-28 瀏覽次數(shù):1177青少年抑郁癥會增加自殺的風險,因此盡早發(fā)現(xiàn)抑郁癥很重要,這種針對青少年的抑郁癥測試可以提供幫助。青少年抑郁癥與成人抑郁癥一樣嚴重,11% 的青少年在 18 歲時患有抑郁癥。這項青少年抑郁癥測試旨在表明是否有可能患上抑郁癥,但沒有任何在線抑郁癥測試可以取代醫(yī)療保健專業(yè)人員的正式評估。注意:如果您覺得自己可能會傷害自己或他人,請不要等待,立即尋求幫助。
要說數(shù)字時代的教育煩惱,沉迷手機這件事,必須擁有姓名。孩子對待手機比對待親媽都親;不管多鬧的孩子,給了手機就安靜;打游戲時全神貫注,寫作業(yè)時三心二意;沒有其他娛樂項目,只有電子游戲才是真愛;
發(fā)布時間:2021-7-12 瀏覽次數(shù):1379與受欺負的孩子坐在一起既會提高他們的自尊心,也會阻止欺負者接近。
如果對抗孩子的欺凌會有所幫助,父母可以先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以便他們做好準備。
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一些話語來幫助他們闡明他們在欺凌方面的經(jīng)歷。
孩子們在長大之前的很長時間都會感受到壓力。許多孩子不得不應對家庭沖突、離婚、學校、社區(qū)和兒童保育安排的不斷變化、同伴壓力,有時甚至是家庭或社區(qū)中的暴力。
壓力源的影響取決于孩子的個性、成熟度和應對方式。然而,當孩子們感到負擔過重時,情況并不總是很明顯。兒童常常難以準確描述他們的感受。他們可能會說“我的胃疼”,而不是說“我感到不知所措”。當一些孩子感到壓力時,他們會哭、變得好斗、頂嘴或變得易怒。其他人可能表現(xiàn)良好,但會變得緊張、恐懼或恐慌。
少年抑郁,到底是誰的問題?
最近頻發(fā)的青少年跳樓事件,讓作為母親的我心情十分沉重。
現(xiàn)在的父母也越來越困惑:
明明我們傾盡了所有去愛自己的孩子,可是為什么到頭來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叛逆甚至是一紙抑郁癥的診斷書呢?
是哪里出問題了嗎?是的,這一定有個地方出問題了。
佛洛伊德因與病患談論潛意識性幻想、攻擊沖動和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沖突,震驚了許多醫(yī)學界圈內(nèi)圈外人士。 克萊恩以弗洛伊德的方法為本,進一步展現(xiàn)了在兒童臨床工作中,這樣的處遇方式同樣有力且具療效,大幅影響了精神分析史。
發(fā)布時間:2021-4-30 瀏覽次數(shù):1457多年來,臨床醫(yī)生一直在猶豫是否診斷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的青少年,因為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所以他們認為這是對患者精神健康的“死刑判決”。休斯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心理學教授、發(fā)展精神病理學實驗室主任Carla Sharp對此持不同看法。
發(fā)布時間:2021-3-29 瀏覽次數(shù):1276出柜通常被認為是一次性的經(jīng)歷。人們對出柜的刻板印象通常是:年輕的性少數(shù)者開始接受自己的身份,實現(xiàn)自我認同,并決定向生活中的每個人公開自己的身份。在那些成功的案例中,他們會獲得關愛和接納,現(xiàn)在,他們甚至還會收獲一場慶祝出柜的派對。
發(fā)布時間:2020-11-2 瀏覽次數(shù):1695
|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