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都會出現(xiàn)“躁怒”的癥狀,這種憤怒已經超出了“正!钡姆秶。但是,這到底是什么?
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躁郁癥患者經歷的“躁怒”癥狀是超出“正!狈秶膽嵟蛿硨。那么,“雙相憤怒”到底是什么?
這就像喜歡足球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狂熱一樣:有些人會在臉上涂滿顏色和上萬人一起在現(xiàn)場大喊大叫,而另一些人則會在茶室喝著茶看直播——憤怒也是如此。
我們往往認為共情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擁有共情能力是一件好事,我們也應該主動培養(yǎng)這種特質。
但是,心理學家對共情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
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認為,共情是一種善舉,很多社會問題都是因為人們沒有足夠的共情能力,因此他認為共情是人類進步的必要條件。但是耶魯大學的保羅·布魯姆在《反對共情》中認為共情是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現(xiàn)象的主要誘因之一,而且相比于帶來的積極作用,共情帶來的消極作用更為普遍。
為什么自戀者容易嫉妒別人?自戀和嫉妒之間的關系又意味著什么?
人們早已熟知嫉妒與自戀之間的有著或明或暗的牽連,各種文學題材也會以嫉妒的發(fā)生發(fā)展為主線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最常見的莫過于宮斗劇中的爭寵了。
西方文化中的第一個自戀者就是《創(chuàng)世紀》中的該隱,他在嫉妒的憤怒中殺死了他的弟弟亞伯。
發(fā)布時間:2020-12-8 瀏覽次數(shù):16671987年,在一場于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舉行的會議的海報展上,心理學專業(yè)的兩名博士后——Avshalom Caspi和Terrie Moffitt展示的海報挨在一起。通常并不魯莽的Caspi看到Moffitt的海報后,被后者的科研成果深深吸引!澳銚碛凶钇恋臄(shù)據(jù)集!盋aspi說。不會輕易接受追求的Moffitt在會議結束后來到學校圖書館并查看了Caspi的論文被引情況。然后,Caspi成功了。“這是一場書呆子式的戀愛!彼f,“我們因為數(shù)據(jù)墜入愛河!
發(fā)布時間:2020-12-4 瀏覽次數(shù):1265我們從小就知道身體上的親近會帶來溫暖的感覺,無論是窩在戀人懷里,還是手拉手在寒風中等車。
有人認為,這種內在的感知和環(huán)境溫度之間的聯(lián)系會反過來又影響我們的社會觀念。即,溫度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親密行為。
現(xiàn)在,發(fā)表在《社會心理學》上的一篇論文給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該論文支持了這樣一個觀點:即,我們的溫度確實會影響我們的社會判斷。
恐懼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從小就會(本能地)害怕一些令人恐懼的場景。那么,嬰幼兒何辨別那些看起來并不可怕,實際上卻很危險的情景呢?
有些威脅并不容易發(fā)現(xiàn),比如說,觸碰燒烤架最外層的金屬會燙傷手指。所以,我們在吃過苦頭、或者試探過之后,永遠也不會這樣做,那么天生好奇的孩子,如何才能學會避免這類危險的場景呢?他們又是如何習得了不該有的恐懼呢?
發(fā)表在《科學報告》中的一篇新論文解釋了焦慮在代際間傳播的方式。
焦慮具有超越時間的獨特能力。我們擔心過去和現(xiàn)在的事情,就像擔心未來一樣。
您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具有“未來焦慮” 型的人格類型?一篇發(fā)表在《人格與個體差異》雜志上的論文提出了兩種發(fā)現(xiàn)方法。
正如同我們從歐內斯特·瓊斯那里所知道的一樣,弗洛伊德在1914年1月就詳細闡述過這個題目,同年 12月30日他在維也納精神分析協(xié)會上講過。構思首次形成于1915年2月。就這個題目,弗洛伊德曾與亞伯拉罕(Abraham)討論,亞伯拉罕給出很多的評論,其中發(fā)現(xiàn)有重要的提示,在抑郁和力比多發(fā)展的口欲階段存在著聯(lián)系。最后文章寫成于1915年5月4日,但兩年后才發(fā)表。
發(fā)布時間:2020-11-20 瀏覽次數(shù):1348最舒服的關系,是誰也不必討好誰,彼此都是獨立而自由的,若是合適就在一起,若是聊不來也沒關系。
寧可孤獨,也不違心,寧可抱憾,也不將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至寶。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據(jù)統(tǒng)計,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抑郁癥及自殺造成的負擔之和已排在各種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憂慮的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自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對此,家長、學校、社會應予以高度重視。
發(fā)布時間:2020-10-28 瀏覽次數(shù):1268夢的答案,更多的實際上并不在理論中,理論只是我們通向潛意識大道的方式之一,但打開潛意識大門的鑰匙在做夢者的自由聯(lián)想當中。
發(fā)布時間:2020-10-19 瀏覽次數(shù):142920世紀50年代,有些在精神病醫(yī)院任職的工作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抑郁癥、妄想癥、精神外裂以及精神官能癥的病患的病癥跟他們的家庭有許多關聯(lián)。美國威斯康星州路德醫(yī)院的克利斯·密得弗(Chrisian Midelfort)在研究中指出,精神病是在家庭中發(fā)展出來的,而癥狀常常出現(xiàn)在某一位家庭成員身上。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瀏覽次數(shù):2068前段時間,成都MC浴室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讓LGBT群體再次占據(jù)輿論旋渦。
我問了身邊一位女同朋友,她說:“這事兒跟是不是gay沒多大關系,這是全人類的惡臭問題!
無論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都會存在濫交、家暴、pua、騙婚、感染艾滋的情況。
前些日子,微博有兩個來自官媒的熱搜 —— 一是 #抑郁癥成僅次于癌癥的人類第二大殺手#,二是#將抑郁癥篩查納入高中及高校學生體檢#。盡管這一條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的政策在可實施性的方面受到了一定的爭議,但總的來看,這至少說明,第一,于國家體系層面以及在大眾認知里,我們的精神健康意識在提高;同時,這也再一次體現(xiàn)出了抑郁癥作為一個常見精神疾病的普遍性。
發(fā)布時間:2020-10-12 瀏覽次數(shù):3175我們今天的主題講講為什么同樣一句話,有的人講出來之后,我們就覺得感覺好,會認真去聽,然后蠻喜歡的,但是有的人講話,我們就覺得不咸不淡沒什么感覺,而有的人講話,可能我們就會討厭。
發(fā)布時間:2020-10-8 瀏覽次數(shù):1104
|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