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說:“溝通有什么難的,天天和孩子溝通。”但有沒有想過和孩子溝通之后是否有一定效果呢?溝通也一門藝術,不是說隨便聊天就是溝通,溝通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講究互動,親子互動要領在于:人在,心在,孩子幾歲,你就幾歲!和孩子溝通時,是應該把自己和孩子擺在同樣的位置,還是高高在上呢?
壓力應對系統(tǒng)過于敏感意味著什么?
這會對孩子的發(fā)展產生影響嗎?這就好比在大腦中有一個過于靈敏的報警器,一有風吹草動就叫個不停。即使在別人看來,有些壓力微不足道,容易應對,但敏感的孩子也會覺得很嚴重,很危險,他們往往小題大做,反應過度。同時,一個孩子如果嬰幼兒時期對壓力過度敏感,成年后則容易抑郁、焦慮,罹患壓力有關的身心疾病,乃至酗酒。一般認為,嬰幼兒時期長時間哭泣卻無人撫慰,兒童時期經受嚴厲訓導但缺乏關愛,往往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
可能是做過教師的緣故,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有相識或不相識的問我:
孩子性格倔強不聽大人話怎么回事?
孩子學習不認真貪玩怎么辦?
孩子早戀該如何應對?
每一次在交流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總是看著咨詢者的神態(tài),想從她的眼神中尋找癥結之所在。
張愛玲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和懷疑,在心里筑起一道堅硬的屏障,
把她與世界隔開。在這種陰沉冷酷的環(huán)境里長大,
青春期遭受過如此殘酷的折磨,心理上不發(fā)生一些畸變,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且不說,張愛玲筆下《金鎖記》里的曹七巧,有一種官方考證說是張愛玲的庶母,她的許多小說人物的冷酷、乖戾都是抽絲剝繭般地出現(xiàn)的。
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因為犯的一些錯誤,導致父母怒不可遏。一些脾氣比較暴躁的人,會直接動手打孩子,但是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相當不理智的。孩子們雖然在年幼時記憶力并沒有成年那么好,但是打罵孩子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負面的影響,有可能會讓他們從小就催生自卑情緒。因此學會正確的管理方式,能夠讓孩子有著良好的教育,在打罵孩子之外,其實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睦涮幚怼保却蚝⒆訌姴簧。如何去?zhí)行呢?今天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三大步驟。
發(fā)布時間:2020-5-13 瀏覽次數(shù):1399有一次看到報道孩子跳樓的新聞,這種新聞聽到的越來越多,
每次我的心都發(fā)緊的難受,我們的孩子究竟怎么了?現(xiàn)在的孩子為什么就這么的脆弱呢?
是什么讓他們動不動就想到用死去抗爭呢?作為一個心理工作者,我想發(fā)出我內心的呼喊,
我想給孩子們說:你有委屈、難過、不舒服就請你說出來,我想聽你說!
也想告訴天下的父母,不要以愛的名義去逼孩子,也想給老師說:給孩子一點放松的時間。
一次,我在超市看到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蹲在地上,正在一個粗線織成的網兜里掏排球,
他的父母站在后面阻止他:“寶寶,那個球拿不出來,這么做是不對的。”
孩子沒有聽話,把小手伸了進去,原來這個網兜是松緊的,他只費了一會兒功夫,
就把球從看似阻礙的網中掏了出來,抱在懷里,看著父母咯咯地笑。
成人世界有太多對和錯的概念,強加到孩子身上,卻很少反思是否恰當。
擴大孩子的認知,讓嬰兒發(fā)現(xiàn)在媽媽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人,那個人叫做“爸爸”,
促進孩子探索在媽媽之外的更廣闊的外部空間。形象地說,媽媽是一棵樹,爸爸是另外一棵樹,
孩子最開始,在媽媽這棵樹下面轉圈,半徑逐漸擴大,嬰兒會發(fā)現(xiàn),在媽媽之外不遠處,
還有另外一棵樹,然后就到爸爸這棵樹底下轉圈,直到他發(fā)現(xiàn)更遠處還有一些樹,那些樹就是幼兒園的小伙伴們,后來就是他們在社會上生活中打交道的同事和朋友。爸爸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起到“中繼站”的作用。
他是我的學生家長,50歲上下,男性,企業(yè)家。有家有產,唯一希望兒子能學業(yè)有成,子承父業(yè)。
他兒子,17歲,高二,一米八的高個子,佝僂著肩膀,縮著腦袋,整天昏昏沉沉,只想睡覺,
沒有動力做任何事情,成績一塌糊涂。去精神病院診斷為抑郁癥。
他覺得不可思議,自己如此的努力,才能有今天這番作為,
自己這么好的榜樣,孩子為什么沒有學到一點。而且他對孩子,一直要求很高。孩子怎么會變成這樣,百思不得其解。
所有的家長,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如果能夠在兒童節(jié)時更多深層次的思考兒童,
發(fā)現(xiàn)兒童,尊重兒童,才能真正為了兒童,才能使我們所營造的境更有利于兒童的生命成長。
比車子,比房子,比享受,比孩子,好像只要有了面子,生活就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的前半生》中有句臺詞:“面子是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有用的東西!
對于父母而言,太好面子,有時候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如今社會的競爭壓力很大,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想要在社會中受到尊重,必須要脫離舒適區(qū),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樣才能夠讓本身的價值在工作中變得更強。但是并不意味著,孩子就應該像大人一樣,提前認識到社會的殘酷性,雖然現(xiàn)在對于孩子的教養(yǎng)有著更多的基礎,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很早就很聽話,其實是缺少了快樂的成熟。
發(fā)布時間:2020-1-22 瀏覽次數(shù):1638有時生活令人失望,即使在幼兒園也是如此。飯廳里的巧克力布丁已經用完了,父母違背了諾言,有時最好的朋友也不見了。即將發(fā)表研究 對148名幼兒園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調節(jié)失望情緒可能會導致自我耗竭并降低認知任務的表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0-1-21 瀏覽次數(shù):1314如果兒童在家可以正常交談,但是邁出家門到學校,或者在生日派對上,無論你如何勸導,都一言不發(fā),那么他可能患上了選擇性緘默癥(Selective Mutism)。善意的成年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兒童語塞的矛盾,不難想象,焦慮兒童的大腦傳遞了焦慮信號,那就是在家是安全的,家以外的區(qū)域是危險的。兒童覺得講話出糗會很窘迫(暫時不講話后,兒童會變得越發(fā)害怕和恐懼),因此,出于自我防衛(wèi),他只在特定情境有選擇地說話,在家里說話、在學校只與同伴或者老師說話,或者兩者都不。
發(fā)布時間:2020-1-20 瀏覽次數(shù):1695生活中,不難聽到家長對孩子“沒來由”的贊美,各種贊美,有虛假的,有真實的,有引導的,有夸張的.....這一切的語言,都是為了讓孩子“聽話”,或者更有自信,但有沒有想過,過渡的贊美,褒獎,會有什么結果嗎?
發(fā)布時間:2019-12-26 瀏覽次數(shù):1156
|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