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5-19 瀏覽次數:1445
8、無奈
處在父母的雙重束縛中的孩子,內心沖突持續(xù)存在,積攢著很大的焦慮。
當心理咨詢師給這樣的家庭做咨詢時,易于同情孩子。采取通過教導父母的方式來消除家庭內部的矛盾,從而容易引起有強烈自尊需求的家長的不滿。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在診室里擔驚受怕,有時不得不通過表達對心理治療師的不喜歡來與父母“結盟”,讓治療陷入困境。
這樣的方式對逆反或者有攻擊性欲望的孩子,又鼓勵了孩子與父母的對抗,讓家長在醫(yī)生面前處境尷尬,尊嚴盡失。
許多渴望權威感的心理醫(yī)生,熱衷于給家庭灌輸心理學思想,培訓當事人,以為如此這般就可天下太平。對有知識有悟性的家長尚可這樣做,對悟性不高或矛盾糾結很深的家庭,心理學知識是雙刃劍,幫助的同時傷害更深,會讓家庭失去自我判斷力和自我更新力,把家庭推向“深淵”。
當然,不少的家庭也樂于把一切麻煩都推給治療師,讓孩子大事小事都來找心理醫(yī)生拿主意,使治療師內心苦不堪言。
聰明的家庭治療師會繞過對家庭交流模式的價值判斷,通過家庭塑型(一種在診室中的家庭心理劇)讓父母與子女體驗到彼此在關系水平中的親疏近遠,引發(fā)他們的內在聯想。并創(chuàng)造新的交流模式,引發(fā)新的情感體驗,來促進家庭對未來的期待。在與家庭的交談中,需要靈活的避免發(fā)表對家庭事務對與錯的看法,代之以引入一種有效或無效的判斷。
當傳遞某種信息會給家庭帶來價值判斷或引發(fā)新的沖突時,咨詢師樂于扮演一種模糊角色,并通過呈現多種交流來處理家庭中的矛盾信息,悄聲無息地對家庭作修改。當家庭完全更新后,家庭會發(fā)現所有有益的決定都出自他們自己。
本文內容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如果您出現婚姻情感、親子關系問題或是心情不好、焦慮、睡不好、恐慌、強迫等明顯的問題,抑或沒有明顯癥狀與不舒服,或只是有一些莫名的不適感,想進一步了解自己某些問題的潛在原因,表達您想接受心理咨詢的意愿,以及您想通過心理咨詢解決什么問題、困擾。撥通我們的預約電話,我們的前臺助理會盡可能根據您的情況,幫您安排合適的心理咨詢師。
心理咨詢預約電話:025-84584678
微信公眾賬號:njxlzx(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賬號-輸入“南京曉然心理咨詢”)
------南京曉然心理咨詢中心yanghuangjin.cn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