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5-10 瀏覽次數:1650
本文是關于未成年人心理問題,不管是兒童咨詢,還是家庭治療,在做未成年人咨詢時都不可能回避家庭這一重要因素。
4:戀母
當丈夫還沒有長大時,母子的結盟有時也是為了家庭功能的補償。
“母子同盟”讓孩子成為夫妻沖突的一個“垃圾桶”,夫妻無意識的把夫妻間的問題強加給孩子,孩子活得像一個婚姻的“作弊器”。
由于母親角色的個性、情緒對“母子同盟”中的孩子有很強的同化作用,孩子的自我個性發(fā)展被壓抑,這種壓抑會一直延續(xù)到青春期,并在某一個臨界點猛烈的迸發(fā)出來。同樣,母親的過度親密使男孩性別認同與性意識發(fā)展延遲,不少的男孩內心印刻著無論如何也擺不脫的“戀母情結”。
對母子同盟關系的認識與臨床心理治療可能是兩回事,心理咨詢師并不會拘泥于以上簡單的邏輯關系來看待“母子同盟”。
一般我們首先接受這種同盟是家庭關系的一種補償狀態(tài),在新的平衡關系沒有確立以前,“母子同盟”可能是平衡家庭內部關系的有效機制。帶著這種觀念走進家庭,心理咨詢師更能保持位置的中立和更廣闊的觀察角度。
我們會狡猾的繞過家庭成員給予我們的是非因果,也不去充當家庭的教育者或關系的調解人。我們對家庭呈現給我們的東西保持高度的尊重和認同,并協(xié)同家庭找到今后發(fā)展的多種變化的可能,以此來降低家庭內部的焦慮。
我們不討論家庭為什么會這樣,或者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相反,我們樂于承認我們對問題的成因一無所知。我們只愿意與家庭討論這種“母子同盟”是怎樣被維持下來的,如果家庭選擇不改變現狀,每個成員需要怎樣做才能使“結盟”看起來并沒有那么糟。如果家庭選擇變化又要怎樣來建立新關系和怎么樣維持變化的可持續(xù)性。
在治療中,家庭治療師很愿意和家庭坐同一個板凳,如果坐在家庭的對面,讓家庭把麻煩惱怒一股腦兒的拋過來,就會失去治療的初衷。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