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上课忘穿内裤被老师摸到高潮-俄罗斯大胆少妇bbw

南京曉然心理咨詢專注南京地區(qū)心理輔導,是您身邊專業(yè)、貼心的心靈伙伴!

首頁 / 案例分析

“你總說我沒用,后來我真的沒有用了” | 投射性認同

發(fā)布時間:2018-4-10 瀏覽次數:8183

精神分析理論中,投射性認同是常常把人搞暈的一個詞,但放到人際關系中去看,又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種人際方式。投射性認同被認為是精神分析理論里最難被講清楚的一個防御機制。這是一個在兩個人之間完成的防御機制,在這兩個人之間,信息的交換是花樣百出的。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投射性認同,所以這個詞也就成了非常難以描述清晰的一個術語。同時,這又是一個時時處處發(fā)生在人際互動中的過程,所以它就那么真實那么生動地存在于我們之間,如果我們有興趣去解讀這個過程的話,這個過程又會吸引我們去發(fā)現,我們情感深處有許許多多隱秘又生動的人性需求。



投射性認同,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把自己認為的或是感受到的情感(存在于A身上)投射到另一個人(B)身上去,這另一個人(B)接受到這個信息后,在某種壓力之下,真的會變成投射的人(A)認為的那個樣子,那個投射的人(A)在被投射的人(B)身上找到他投射的內容后,再認同回去,于是就證實了他最早投射出來的那些內容是存在的。


這繞來繞去的過程可能看下來就能把人搞暈了,那,我們不妨放進人際關系中去看。


 案例1 

能干的妻子 vs.“無用”的丈夫


比如一個在缺少男性力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女孩子,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缺少體驗男性對家庭支撐的機會,于是她學會了“女性必須自立自強,自幫助自己”這樣的人生信條。


當她長大成人后,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缺少依賴男性、信任男性,或者從男性那里獲得幫助的經驗,所以在她結婚之后,無意識中她會感覺自己的丈夫是靠不住的,她必須依靠自己努力奮斗來照顧好自己。



她可能用很多的行為方式將“丈夫無法靠得住”這個信息投射到丈夫身上去,比如她努力奮斗,讓自己的能力很強;或者丈夫不管做什么,她都覺得不滿意,從而削弱丈夫在家庭中的功能;或者當她在生活中遇上困難時,她不相信可以得到來自丈夫的幫助;或者丈夫所取得的成績她無意識中會否認其價值,等等。


慢慢地,丈夫真的就成為了一個對家庭沒有什么幫助的人,于是她就越發(fā)感覺到無法依賴丈夫的恐懼,于是也就越加努力地發(fā)展自己的能力,丈夫被再一步削弱,這就完成了投射性認同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妻子將她的得不到照顧和幫助的恐懼投射給了丈夫,丈夫在一個能干的妻子面前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當他不管怎么樣都無法滿足妻子的期待時,于是他放棄了屬于自己的部分功能,進而妻子在這個關系中感受到丈夫真的是靠不住的,她的預期便成為了現實


 案例2 

嚴格的父母  vs. “不成材”的孩子


再比如一對在生活中壓力很大的父母,他們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生活中會遭受與他們相同的壓力,于是他們對孩子的管理非常嚴格,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步步提升,他們陪著孩子做作業(yè),幫孩子請家教,等等。


看起來是父母在幫助孩子,但更深層父母也投射了很多的恐懼和擔心給孩子,而這個擔心,實質上是在潛意識層面不相信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創(chuàng)造他自己的生活。


在日常的互動中,人與人之間大量的信息來自潛意識的傳遞,所以孩子潛意識中有可能接收到父母是不相信他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照顧好自己,那他就會一直需要父母的照顧和管理。


這樣的話,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可以一直是有價值的,父母的依戀需要、自戀需要、價值感需要就可以從孩子身上獲得部分的滿足,從而可以緩解他們在社會競爭中的壓力。


在意識層面,孩子會努力學習,完成父母對他的期待,但是在潛意識層面,孩子有可能會阻止自己進步,從而滿足父母的需要。因為對一個孩子來講,父母是他最愛的人,他會愿意滿足父母的期待,哪怕那個滿足是以犧牲自己的真實需要為代價;或是他只有滿足父母對他的需要和期待時他才是安全的,才不會面臨被拋棄的危險。


這就是在很多家庭中司空見慣的一個現象:越對孩子管得多孩子越不成材。其實父母對孩子的嚴格管理本身就來源于對孩子自主發(fā)展能力的不信任,所以無法放手讓孩子自主,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發(fā)展好自己,孩子在這個不相信的壓力下,也真的抑制了自己的發(fā)展,從而證明了父母對孩子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這就完成了一個典型的投射性認同的過程。


心理咨詢師:識別投射性認同


在心理咨詢室里,心理咨詢師要做的,就是處理投射性認同。在關系早期,投射性認同可能不能那么快的被識別出來,借助于心理咨詢師自己的反移情體驗,他可能會感受到一些不尋常的信息。咨詢師需要做的,是對這些信息進行識別和理解,然后把這個理解放進咨訪雙方的關系中進行印證。


當這個關系浮現得足夠清晰時,就可以解釋給求助者,讓他能理解到自己的關系模式,之后心理咨詢師可以進入干預性的處理環(huán)節(jié),拒絕進入求助者投射性認同的循環(huán)中去,從而幫助求助者尋找到更有建設性的行為模式。


在這個改變的過程中,需要心理咨詢師有足夠的容納能力,來接受和代謝求助者的投射,然后將解毒后的情感再返還給求助者,當求助者可以從心理咨詢師身上持續(xù)的認同回已被解毒的內容,他就可能有勇氣做出改變。


在這個過程中,關鍵的部分是心理咨詢師有足夠的能力去容納求助者的投射,并有足夠的能力不進入求助者已習慣的循環(huán)中,而這個容納的能力,就來自心理咨詢師對投射性認同的清晰理解。


 案例3

咨詢室中的投射性認同


比如我的一個來談者,他一直保持很穩(wěn)定的與我定時會面,但常常會遲到幾分鐘。在與他的工作中,我有一個很奇怪的感覺,每當到他的工作時段時,往往在開始前十分鐘左右,我會感覺他這次會取消訪談的,其實取消的情況從來沒有發(fā)生過。


我們曾討論過他的遲到,對他來講,他的感受中只是習慣于遲到罷了,他無法將遲到和與我的關系建立起聯系來。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跟我談到,他想結束我們的咨詢關系。


對于他的這些想法,我們進行了很深入的討論,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曾經歷過很多的分離創(chuàng)傷,對他重要的人,最終都會不知什么樣的原因就離他而去,從來沒有人給過他一個確定的答案,他只是感受到,如果依戀一個人,是很危險的,與其等著被拋棄,不如早早撤退更安全。


所以,當我們的關系逐步深入的時候,在他的內心喚起了深深的恐懼,他害怕有一天我會沒來由的拋棄他,讓他獨自承受痛苦,他的遲到本身也是在試探我對他的容納度,如果我因為他的遲到而生氣的話,他就會將那個生氣感受為警報,用快速離開我的方式,保證他自己不在我們的關系中受傷。


當他意識到他的遲到和想中斷咨詢都與他的早年經歷有關后,他開始體驗到我與他想像的不一樣,在我們約定的時間,他總是能見到我,而不是像他早年的重要客體一樣,會無緣無故的消失。這幫助他在我們的關系中開始建立一些安全的信心,從而幫助他留在咨詢中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微信掃一掃,開啟免費咨詢

預約電話: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龍蟠中路329號(陶然苑)203室 (南京電視臺對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東中路奧體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眾號

助理微信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南京地區(qū)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