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1-10 瀏覽次數(shù):1992
《革命之路》以夫妻爭吵開場――妻子不斷要求,自己需要一個人待一會兒,而丈夫則不斷步步緊逼,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這個“一個人待一會兒”的需求。
直到妻子大發(fā)雷霆,歇斯底里,這種“我追你躲”的場面才結(jié)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一幕幾乎天天發(fā)生。如果“大發(fā)雷霆”也無法在家庭中制造出“一個人待一會兒”的空間的時候,接下來夫妻生活中一半會出現(xiàn)“正性三件事”和“負性三件事”。
正性三件事是:1)拼命工作,2)生孩子,3)遷居。
通過這三件事,夫妻因為面臨壓力而重新合作組織,夫妻間的危機可以暫時緩解,所以這三件事往往同時出現(xiàn)。
負性三件事是:1)家庭暴力;2)婚外戀,3)離婚。
這三件事讓夫妻間的危機愈演愈烈,最終分手。
夫妻從結(jié)婚的第一天就面臨一個危機,這個危機就是“分離”。
“我要一個人待一會兒”的意思就是,“我要和你分開一會兒”。
這個說法讓《革命之路》中那個男人恐懼萬分,他想盡了方法讓女人不要離開他,可是他抓得越緊,女人越是遠離他。
無論巴黎還是婚外戀都是分離征兆。直到最后,那個女人用死亡,自己的死和嬰兒的死,宣告了徹底的分離。
在《革命之路》的結(jié)尾,一老太太正在對老頭傾訴,而老頭取下了助聽器,這是另外一個“分離”的姿態(tài)。
對這個男人來說,如何能夠包容和承受他那猶如包法利夫人一樣的太太,包容和欣賞她那分離—獨立的需要是他們的婚姻持續(xù)的保證。而面對分離,他的反應(yīng)是再努把力,再抓緊一些。
抓不住老婆的時候,他去抓了其他東西:工作、香煙和小姑娘。
在努力工作中,他可以找到無所不能的成就感;在小姑娘面前,他可以體驗被人崇拜的自戀感;而吸煙,則會讓他找到一個“一個人待一會兒”的空間。
當他吸煙的時候,他不在說話,他沉浸到了煙草中,他的自我隨煙霧升騰消散。
“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男人們在這一支煙圈起的時空中,真正擺脫了世俗的束縛。
聲名女人、糧食成就,如過眼云煙,都可放下。
實際上,煙草最早也是用來和神靈溝通的。
一個人的頭腦中只有具有一個充滿了神靈的社會,才可能擺脫對世俗社會的依賴。
雖然煙草的宗教意義被刪除,對其化學(xué)作用的依賴就讓它變成了“毒品”之一;在此進程中人類頭腦中的神靈社會也被科學(xué)社會、商品社會而替換。
人類歷史上一個男人普遍存在物質(zhì)依賴的社會開始了。
從好萊塢到中國電影中,所有古代英雄都是沒有物質(zhì)依賴的,如亞歷山大、成吉思汗和關(guān)云長;而近代的英雄幾乎都有依賴性,尤其是對煙草的依賴,如丘吉爾和毛澤東,還有在國產(chǎn)的三大戰(zhàn)役影片中不斷嗑瓜子的林彪。
《革命之路》的男人們也是在煙霧繚繞中展開他們的生死存亡。物質(zhì)依賴是一種強大的防衛(wèi)機制,精神分析師華伯格(Wolberg)認為,這種控制性的防衛(wèi)機制主要是用來遁入身體中,從而徹底搞定外界。
人類之所以會有這種愿望最早來自于哺乳的嬰兒對母親的乳頭的渴望。如果這個嬰兒會說話,他會說,“我必須永遠地快樂和舒適而不是受苦!比绻@個對“極樂世界”的渴望和幻想沒有得到恰當?shù)霓D(zhuǎn)化和揚棄,這個人以后就會強迫性地追求極樂世界和神奇事物。
所以,所有宗教都必須有兩個許諾:第一,許諾一個極樂世界的存在;第二,許諾在宗教組織中你將會獲得完美的母愛――無條件的、滿足你所有需求的。
一旦宗教解體,人們立即把這兩個許諾寄托到科學(xué)的身上,弗洛伊德就是這樣的,可是這種科學(xué)的狂熱持續(xù)了沒有多久,人類的靈魂就重重地被摔倒在那祛魅的現(xiàn)實和肉體上。
《革命之路》中的男人在幻想中依賴商業(yè)成就或者道德規(guī)范帶給自己幸福;和她老婆幻想去了巴黎兩口子就會幸福一樣,是走在婚姻幸福的死路上,這條革命之路走到了死胡同。
影片中不時出現(xiàn)的煙霧正是在征兆這對夫妻的無明迷惑,也就是他們無意識共享的分離—個體化沖突,雖然表面上他們倆是對立的,一個獨立一個依賴,一個野心勃勃一個懦弱無能,一個勇敢果斷一個拖泥帶水。
但是實際上他們?nèi)绱硕即碇舜说?a href="http://yanghuangjin.cn/article_info.asp?id=2212">無意識。這就像煙草,表面上看上去它會造成依賴性,但是它實際上正是帶來超越性的。
跑到巴黎和跑到婚外戀中一樣,無法解決夫妻真正問題――“分離焦慮”不被允許,也不知道如何升華。
一對沒法升華分離焦慮的夫妻必然培養(yǎng)出來依賴的兒童。類似《革命之路》那樣的夫妻今天已經(jīng)是這個社會中的爺爺奶奶。
他們的孩子、以及他們孩子的孩子的最突出特點就是依賴。
這個時代是一個成癮時代,吸毒是精神—物質(zhì)依賴最極端的表現(xiàn),而更加普遍的成癮行為其實是“美食成癮”,各國衛(wèi)生部都在驚呼“肥胖癥”已經(jīng)是危害人類的第一大殺手,死亡率第一位的心血管疾病其實是肥胖癥的自然后果,而肥胖又來自于“美食成癮”。
來自《革命之路》夫妻的那個年代的精神分析師布那什(Brush)50年前就發(fā)現(xiàn),很多母親用食物安撫和征服嬰兒,他們無法把自己的需求和嬰兒的需求分開,并且使用食物傳遞了除饑餓以外的很多其他意義,最終造成嬰兒無法分辨情緒上痛苦和饑餓感,這些孩子無可避免的成為食物成癮的肥胖者。
美劇《人人都愛雷蒙德》中的媽媽就是那么一個“口欲媽媽”!翱谟麐寢尅钡奶卣骶褪遣恢涝趺瓷A分離焦慮,也不知道怎么喂養(yǎng)嬰兒。比如說,嬰兒哭泣不一定是饑餓,而嬰兒如果餓得太厲害,也會一開始推開乳房或者奶瓶。
如果母親像《革命之路》中的那個媽媽,因為有了個孩子而去巴黎的壯志未酬,或者去了巴黎后要成天工作忙著養(yǎng)活兩個孩子和一個老公,是很難有心情有耐心花時間去耐心分辨這個嬰兒的饑餓感和情緒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不斷地尋找“極樂世界”――一個能夠準確滿足自己需要的“母體”。
如果一個母親像《人人都愛雷蒙德》中的媽媽,自身價值感完全建立在讓別人吃得嘖嘖贊嘆上面,吃—不吃必然演變成他們家庭中分離焦慮上演的戰(zhàn)場,她的孩子也難逃美食依賴的命運。因為你不吃得胖乎乎的話,好像對不起那慈祥老媽媽的命若懸絲的自我價值感的物質(zhì)基礎(chǔ)。
英國衛(wèi)生部門集合全國醫(yī)學(xué)專家,統(tǒng)計了各種科研證據(jù),最后在其循證醫(yī)學(xué)指南手冊中宣布治療肥胖癥最有效的方法――節(jié)制飲食和體育鍛煉。并且號召所有肥胖者做這兩件事情,好像大家都不知道一樣。
這就像很多“超級科學(xué)”的戒煙手冊,一開始必然宣傳吸煙多么恐怖一樣,好像假定人們會因為恐懼死亡而戒煙。
無論對煙草的依賴還是對食物的依賴,都不是可以依靠增加“科學(xué)知識”而解決的。一個從來不肯戒煙的人,卻會因為要孕育孩子而毅然戒煙戒酒。
這說明,生命意義的轉(zhuǎn)變才是擺脫依賴性的根本之道。
“我是一個父親了,我要對自己的妻兒負責”,一個男人是這么在孕育孩子前戒斷煙酒的;如果他能告訴自己,“我的生命有一個神圣的使命,一個來自天空和神靈的使命”,他才可能承擔人生的苦難,擺脫對母親乳頭和“極樂世界”的依賴。
《革命之路》的悲劇在于,那對夫妻沒法在他們家所在的“革命路”這個地方,發(fā)現(xiàn)生命的神圣意味。
如果你在“革命路”這個地方?jīng)]法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理由,你會背起行囊去西藏或者去巴黎,可是你那堅硬的肉下面依舊空空如也。
這后現(xiàn)代迷途的依賴性拖住你夢想的翅膀,雖然讓你無法告別母性和眼淚,可以至少它也帶來了一頓頓溫情的盛宴和注意力的高度不集中,這也是一種生活形態(tài),一種也許不必反抗也不必贊成的生活形態(tài)。
本文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文章只提供學(xué)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
預(yù)約電話: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龍蟠中路329號(陶然苑)203室 (南京電視臺對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東中路奧體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眾號
助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