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接納”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孩子所處的發(fā)展階段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tài),但并不代表無原則縱容。
比如很多家長提出1~2歲的孩子愛“打人”的問題。
家長不接納孩子的表現(xiàn)是:這么小的孩子,居然就開始打人了,從小這么暴力,怎么得了!一定要嚴厲批評、施以懲罰,才能扼制他的壞習慣!但其實如果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階段特征,尊重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就會了解這是孩子在希望得到你的關注或者表達他的情緒,而且他的手部發(fā)育到達了一定的程度,他就會常出現(xiàn)這樣的手部動作。
家庭生活中的“控制”常常在不經意間發(fā)生。而且我發(fā)現(xiàn),家長的社會化程度越高,這種控制越容易發(fā)生。所以我們會看到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某些父母能力非凡,事業(yè)成功,社會地位出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很用心,可他們的孩子卻懦弱、笨拙、自卑、消沉,沒成為出色父母的“翻版”,卻幾乎是父母形象的“反面”。
發(fā)布時間:2014-9-27 瀏覽次數:2615有一位到北歐某國做訪問學者的人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周末,她到當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進門,她就看到了教授5歲的小女兒。小女孩滿頭金發(fā),漂亮的藍眼睛讓人覺得特別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稱贊小女孩長得漂亮。
一天,孩子放學后,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的一個花瓶,“咚”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zhàn)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fā)現(xiàn)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孩子靈機一動,說:“一只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么也趕不走,它在客廳上躥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子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fā)現(xiàn)一張便條,是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見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的貓,以后,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如果說我大學里確實學到了什么,那就是詩人菲利普•拉金言之有理:“他們害了你,你爸和你媽。雖然不是故意的,但他們的確害了你!碑敃r,我生下兒子不久,便重返學校修讀臨床心理學。腦中想著孩子,手頭卻還要準備期末論文,在這種情況下,我很容易留意到那些論述父母如何害了孩子的研究。當然,每個人都知道,麻辣老媽和出任學校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主席、每天孩子回家都奉上牛奶與親手烘焙餅干的媽媽,會培養(yǎng)出完全不同的孩子。但我們多數人落在這兩個極端之間,而在這個區(qū)間,很多事情一不小心就會做錯。
作為一名媽媽,我很想做對。但是什么才是“對”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走進書店,立馬眼花繚亂:布萊澤頓、斯波克,還是希爾斯?幼兒中心派、家長中心派,還是合作派?……我到底該追隨哪種理論?
父母打孩子,稍作分析,可以找到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是因為這樣的父母無法用腦袋解決跟孩子的問題。想象一下,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這樣愚蠢的解決方式,由這樣的孩子組成的未來世界將會是什么樣?我的想象之一是,每個國家,都不需要外交部了,外交功能直接交由戰(zhàn)爭承擔。
第二,父母通過拳頭讓孩子聽話,是在給孩子強悍地傳達這樣一個信念:你可以不屈從道理,但你得屈從強權;你以后作人,別人不聽你的你就打他,一直打到他服氣為止,如果遇到你打不過的人,你就聽他的。
第三,父母打孩子,也是在告訴孩子這樣的信息:如果我們打不過你了,你也可以通過打我們來報復我們,讓我們聽你的。這不是臆測,而是事實:很多對年老的父母動粗的孩子,在小時候就經常被父母“動粗”,因為他們只學會了用骨骼肌“說話”。
發(fā)布時間:2014-7-28 瀏覽次數:2747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孩子覺得家長不安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當孩子和我們說什么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得不到回應,或者總給他碰釘子,孩子的心門就漸漸關上,不愿意和我們說話了。比如,孩子在學校受到委屈不開心了,當孩子和家人說的時候,家長總是責備孩子不對,更甚者,講一堆道理,孩子聽多了之后,不勝其煩。
發(fā)布時間:2014-5-28 瀏覽次數:4360夜色已深。一個約莫十七八歲的男孩子還坐在電腦的前面。他正在打游戲。剛領到的任務是擊殺火龍,拿到20顆龍卵。他盯著電腦,一手點鍵盤上的快捷鍵,一手操縱鼠標,熟練地一刀一刀砍過去,殺死一只火龍,再接著找下一只。門忽然開了,媽媽走了進來,她摸摸孩子的頭,把一碗陽春面擺在桌子上,說:“休息一會兒,趁熱把這碗面吃了吧!焙⒆余帕艘宦,眼睛沒有離開屏幕。媽媽生怕打擾孩子,悄悄地退出了房間,把門輕輕地關上。她心里想,哎,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辛苦啊,都這么晚了還不能休息。她在門口停留了一會兒,好像覺得不太放心,又輕輕地推開了門。
發(fā)布時間:2014-5-11 瀏覽次數:3739我在臺灣還沒有讀完小學就跟著父親舉家搬遷到了美國。進入中學后,我開始叛逆;然后就變成了一個讓老師頭痛的孩子:調皮、厭學、愛做白日夢,每天憧憬的就是變成一個像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所以,我的成績很糟糕,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變成了雷打不動的“C”,這讓教過我的所有老師都無計可施。
劉墉終于忍不住找我談話了,在我12歲之后,我可以直呼他的名字,當然我想叫他爸爸他也很歡迎。鑒于他對我一直比較寬松,所以我多半時侯稱呼他為爸爸,偶爾覺得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會叫他劉墉。
小野說,他的人生從小就沒有選擇,連去百貨公司買件襯衫都百般困難。但是當他成為父親,他細心呵護孩子的每個選擇,陪伴孩子做生命的大小決定。他相信,選擇沒有好壞,就算失敗、就算走錯路,也都有意義,都使你成為「今天的你」。小兒小女長大了,現(xiàn)在小野面對生命的選擇時,兒子女兒反而變成他重要的咨詢對象。
健康的家庭,就是分化得比較好,相互獨立,不需要對方也能夠活得下去,另一種情況呢,就是彼此之間的關系沒有分化,在象征層面的相互吞噬,沒有界限。
十種中國家庭的界限不清:
第一個,家庭中有一個過度嚴厲的父親
中國人常說,嚴父慈母,這實在是對父親功能的一個限制,因為父親也可以很溫柔的,我理想化的一個父親,是這樣一個狀態(tài),他跟他人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邊界,但是他也有溫柔的能力,因為很多父親,他的人格沒有真正成長到一個男人的狀態(tài),所以他需要用過度嚴厲來裝模作樣的來像一個男人,實際上,是在拼命掩蓋自己沒有長大的這一部分,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歡的女孩兒面前如何的裝模作樣,你就可以理解已經有了女兒或兒子的男人,在孩子們面前那么嚴肅,是在干什么。
發(fā)布時間:2014-4-11 瀏覽次數:5052斯坦福大學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里,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將近半個世紀前,心理學家就發(fā)現(xiàn):父母的養(yǎng)育風格,直接決定了親子交往的質量,是影響教育效果的神奇“開關”,對于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的發(fā)展影響深遠。無條件地愛和接受孩子,但對孩子沒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堅持讓孩子做到,大有盡量讓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發(fā)布時間:2014-2-13 瀏覽次數:2958前不久有一位王女士來到曉然心理咨詢中心,她說她兒子15歲了,是個陽光帥氣的男孩,愛踢足球,成績也很好,和家人的關系也很好。但是有一次,家長無意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秘密:兒子的電腦收藏夾里藏有很多內容很“黃”的視頻節(jié)目。聯(lián)想到孩子經常愛把自己鎖在房間里,半天敲不開門,王女士和丈夫明白孩子是躲在房間里看不健康的東西。
發(fā)布時間:2014-2-7 瀏覽次數:3678心理研究表明,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則是消極的。而一些比較敏感、脆弱,獨立性不強的人,譬如婦女和兒童,就比較容易接受暗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對人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使情緒受到波動,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健康。濤濤的案例就是一個典型的心理暗示案例。
發(fā)布時間:2013-12-14 瀏覽次數:3146
|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