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5-5 瀏覽次數(shù):605
【 家家有個拖延大王 】
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我曾經(jīng)遇到一個孩子,媽媽說孩子兩行字愣是寫了3個小時。于是我問,這3小時,你和孩子是怎么渡過的,她說反正吼了打了罵了,還是慢到不行,于是我就在旁邊陪孩子耗著。我心想,那孩子和媽媽心里都多么煎熬呀。
在家寫作業(yè)如此,那在學校就更是了,上課聽講不注意,坐不住,老師天天找家長,但是家長也怎么說怎么獎勵和懲罰都沒轍,老師建議要不帶孩子去看看醫(yī)生吧。可是家長納悶了,孩子除了在學校和寫作業(yè),其他時間也麻溜,玩游戲也不走神,和朋友玩鬧也正常的,于是在想是不是這個年紀就是這樣,等孩子大一些,懂得學習端正態(tài)度就不會了。
其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孩子玩耍打游戲時,孩子的注意力會被這些刺激信息牢牢抓住,別說孩子在游戲中走神了,就連大人也非常容易沉迷其中。同樣的,當我們在工作學習中時,我們往往需要排除很多干擾,然后努力的集中精力去完成,那對于孩子,尤其是低年齡的孩子來說,集中注意力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
注意力的關鍵就在于,學習是需要主動性的注意。孩子們需要主動的觀察思考,才能把書讀好。但是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方式和外在環(huán)境,都在削弱這種主動性。好多孩子被養(yǎng)得既不愿意動身子,也不愿意動腦子。他們只喜歡動手指。
最常見的教育模式就是精疲力盡的家長替孩子做了很多決定,幫助孩子完成了很多,孩子有了幫手,自然想方設法偷懶。家長們關于如何把孩子的事情變成自己的事情這一點上,頗有建樹而不自知卻為其煩惱不堪。其實最破壞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就是讓孩子感覺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為別人做的,為了老師聽課,為家長寫作業(yè)、考試,做一個爸媽口中的好孩子。
為什么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渙散。打游戲、看電視、聊天的時候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因為這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時間是屬于他自己的。學習時間是他被迫履行學生責任的時間,是不得已而為之。
【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
注意力的養(yǎng)成,簡單但很重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
讓他爬,讓他摸,讓他玩耍,讓他臟兮兮,讓他摔跤,讓他自己吃飯,讓他亂七八糟給自己穿衣服,讓他自己寫作業(yè),讓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間……允許他以孩子的節(jié)奏和方式去成長。
把他的事情交給他自己的同時,就交給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責任。自由是成長所需要的空間,責任是成長的戰(zhàn)利品。
注意力品質(zhì),還與另外一個因素息息相關,那就是熱愛。一個孩子會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投入時間和精力。孩子們天生具有聚焦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所以要想辦法把學習變成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想辦法,動腦子。喪失了學習內(nèi)驅(qū)力,學習就變成做樣子了,學不精學不深。學習就變回成一個空殼,失去了教育原本的意義。
原文參考:曾奇峰工作室,編輯:蒼耳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