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上课忘穿内裤被老师摸到高潮-俄罗斯大胆少妇bbw

南京曉然心理咨詢專注南京地區(qū)心理輔導,是您身邊專業(yè)、貼心的心靈伙伴!

首頁 / 親子教育

當孩子上學遇到困難,家長該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0-10-16 瀏覽次數(shù):1041

每逢假期結束學校開學后,總有少數(shù)孩子不能順利地上學。如果您仔細觀察,在某個時間段,在學校的大門口,經常有父母在督促子女走進學!

當孩子出現(xiàn)上學障礙,多次接送也無濟于事時,父母們大都著急、訓孩子、講道理、責難、罵、打孩子,媽媽們還會把自己氣哭。事實證明,當孩子上學遇到困難時,父母著急、訓、講大道理、責難、罵、打起的是反作用!

那么,孩子上學出現(xiàn)障礙時,父母該怎么辦呢?


一、保持內心的平靜,不外歸因

 不平靜就沒有引導孩子的智慧,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理念——存在就有道理。一旦孩子上學出現(xiàn)上學障礙,家長不可外歸因,認為學校有問題,認為學校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想辦法給孩子轉學更不是明智之舉。在此,我們打一個比方,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換幾個游泳池也依然不會游泳。我們應該從孩子自身找原因,要讓孩子學會適應,適應能力是一個孩子心理健康的標尺。

父母需要知道,有的孩子一上學就說這兒不舒服、那兒難受,去醫(yī)院檢查,還沒有實質性的問題。這是因為孩子上學出現(xiàn)了障礙,情緒上的郁結導致身體不舒服,感覺頭痛、肚子痛等,用專業(yè)術語說是心理問題軀體化。

二、和孩子一同尋找原因 

出現(xiàn)上學障礙的原因五花八門,在此列舉一二:

(一)在家里享福

父母或爺爺奶奶過多的幫助讓孩子缺少了勤勞和獨立,比如吃飯、穿衣、書包和床鋪的整理,這些本應該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長輩習慣性地代勞,導致孩子不愿意在學校上學或住宿,因為學校遠不如家里舒服。

(二)從小學到中學過渡困難

剛剛“小升初”的孩子們,難以適應諸多變化,內心逃避、退縮。

1.感覺新老師不如以前的老師關心自己。小學的老師和自己相處了好幾年,已經很熟悉、很親近,而初一的老師面對較多的學生和班級,似乎不如以前的老師關心自己,感覺到失落,孤獨。

2.吃住在學校,不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原來的小伙伴不在身邊,沒有說知心話的玩伴,覺得孤單。

3.學習成績好像不如小學。來自四面八方的優(yōu)秀的孩子聚集在一起,重新排列名次,不可能都是前幾名,不是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或成績發(fā)生了變化,而是成績排名變化了。

4.孩子從來沒有單獨睡一張床,更別說獨自睡一個屋,突然間住到學校,和許多陌生的同學住在一起,覺得亂哄哄的,不適應,膽小害怕,沒有安全感。

5.學科多,感覺學習困難大。

6.起床早了,有了晚自習,自由時間變少,在學校不能用手機玩游戲或看視頻、小說等等。

有經驗的七年級班主任,在開學伊始,都會多次引導孩子盡快適應以上的變化。

(三)人際關系出問題,缺少安全感

1.父母和孩子交流少,父母在外打工或單親,孩子在玩伴中、在“小團伙中”尋找安全感,一旦小團伙成員排斥自己,就會恐慌、絕望。

2.因為某些小事件,感覺與老師或與某些同學的關系僵化,孤獨難受,放大了自己的感受。

(四)沒有學習的樂趣

本來沒有學習的樂趣,一旦和自己要好的伙伴輟學去打工,便無心上學。

(五)特殊事件的引發(fā)

1.身體有了病,在家里休養(yǎng)或在醫(yī)院治療期間,備受父母呵護,自己想怎樣就怎樣,沒有學習的任務,病愈后出現(xiàn)上學的障礙。

2.家長與老師公開鬧矛盾,讓自己覺得是同學們的對立面,是老師的對立面,內心和學校之間就有了一堵墻。

三、因勢利導,增強孩子內心的力量

找到了原因后,要尊重孩子,因為有些孩子上學有障礙時,自己內心就有著矛盾,他(她)理智上知道自己應該上學,但走到學校門口或班級門口時,情感方面的東西就占了上風,支配著自己的行為,孩子著急起來還自己打自己。

只有讓孩子情緒穩(wěn)定、情感方面的東西淡化或得到滿足,改變其認知,讓理智支配行為,才可以讓孩子順利走進學校。如果斥責打罵孩子,孩子會更孤獨,或者故意和父母對著干。

具體說,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一)面對在家里享福的孩子,和孩子簽訂協(xié)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面對從小學到中學過渡困難的孩子,讓孩子科學地認識小升初的變化,給孩子“加油打氣,缺啥補啥”。

(三)面對人際關系出問題,缺少安全感的孩子,父母努力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給孩子安全感,同時,梳理、疏導孩子的人際關系問題,如果父母做不到就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

(四)面對沒有學習樂趣的孩子,一是嘗試一些有益的活動,培養(yǎng)其對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體驗自己努力的成就,這種體驗和興趣是可以遷移的。二是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只關注孩子的進步,讓孩子體驗、感悟自己認真學習應得的喜悅。

(五)特殊事件發(fā)生后,要以人為本,關注孩子的感受,以孩子的成長為重,不謀私利,不“鬧矛盾制氣”,做明智的父母。

                                 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lián)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微信掃一掃,開啟免費咨詢

預約電話: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龍蟠中路329號(陶然苑)203室 (南京電視臺對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東中路奧體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眾號

助理微信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南京地區(qū)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