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1-21 瀏覽次數(shù):2814
Casey Schwartz 文
焦慮會讓人血脈噴張,汗流浹背,讓大腦變成一個即將爆炸的汽車,所以人們會用藥物緩解這種情緒。
然而,研究人員驚奇地發(fā)現(xiàn)許多容易焦慮的人會培養(yǎng)焦慮的情緒(即便不總是有意識的)。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對一些人來說,焦慮可以提升認知技能,對其他一些人來說,甚至可以帶來舒適感。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心理學家Maya Tamir在一項研究中對47名大學生進行了一次神經(jīng)過敏的標準測試。隨后,她給參與者列出一份任務(wù)清單,或困難(如作演講,參加考試)或容易(如洗碗),并且向參與者詢問他們在執(zhí)行任務(wù)之前的情緒傾向。在命題任務(wù)面前,越容易神經(jīng)過敏的人,越會感到緊張。而神經(jīng)不易過敏的人,傾向于選擇其他情緒。
顯然,神經(jīng)敏感者有更好的理由產(chǎn)生焦慮感。
丹佛大學心理學研究者Brett Ford提出這一觀點,即,對于一些人而言,焦慮并不意味著有幫助性,而意味著熟悉。她通過一份情緒調(diào)查問卷測量了139個大學生的“個性情緒”(是指人們在大多數(shù)時間傾向于何種感覺)。問題包括“通常來說,你的這種感覺會到什么程度?”。并且她將學生們分為以下三組:
·
恐懼個性:是指那些傾向于焦慮,擔心或者緊張的個性;
·
憤怒個性:是指那些擁有持續(xù)的憤怒感,易怒,或者煩躁的個性;
·
愉快個性:是指那些愉悅個性的人,樂天派。
6個月后,這些志愿者重新回到Ford的實驗室。這一次,她給他們準備了一份情緒列表,并且詢問哪些是他們更樂意去體驗的。
不出意料,樂天派想要保持開心。但是具有“恐懼個性”的志愿者表明他們?nèi)匀幌胍箲]感和緊張感——雖然這種體驗主觀上并不令人感到愉快。“憤怒個性”的同學們傾向于保持他們原有的感覺。
密歇根大學神經(jīng)學家Kent Berridge指出,想要感覺到某種情緒與享受某種情緒并不是一回事,他發(fā)現(xiàn)“想要”與“喜歡”被兩組截然不同的神經(jīng)傳遞素所控制。
在某些案例中,想要體驗焦慮的需求會導(dǎo)致一種看起來像是對焦慮上癮的情況。紐約西奈山醫(yī)學院精神病專家Harris Stratyner提到:“確實存在一些擁有極端焦慮傾向的人們,但是他們也不理解原因何在”。
因此他們抓住各種可能性來解釋他們的感受。尋求合理化的解釋反而加倍放大了他們的焦慮。他還指出:“有些人會對焦慮感上癮,因為他們熟悉和習慣了這種狀態(tài)。一旦他們感到放松,他們就會變得無聊,感到內(nèi)心空虛。他們需要焦慮的體驗!弊⒁獾剑琀arris用的詞是“需要”而不是“喜歡”。
來源:心理學空間(psychspacecom)
本文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