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5-19 瀏覽次數:1255
朋友是眼科醫(yī)生,有天閑聊說道“現在來檢查眼睛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好多五六歲的小朋友都開始帶矯正眼鏡了”。
我好奇的問了一下“是矯正近視眼嗎?”
朋友回答說“不僅僅是有近視的趨向,前幾天有個7歲的小男孩,左右眼裸眼視力均不到0.5,視網膜受損很嚴重,不但近視、散光,還出現了輕微的青光眼癥狀!
“這么嚴重?”
“是啊,都是過多的給孩子看電子產品導致的”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各類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更是電視、電腦、手機已經成為一些家長的「帶娃神器」:每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好多家長會打開電視,或遞上手機、ipad,結果就是瞬間讓孩子如「入定」般老實了。
有時候帶帶孩子出遠門,在火車上或是自己開車,很多家長為了防止孩子吵鬧,也會把手機或是ipad拿出來給孩子,讓孩子全程泡在電子屏幕的世界里。
家長的世界是安靜了,但是長此以往下去,孩子的健康問題也就出現了。
把孩子丟給“電子保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孩子的視力問題。這個相信很多家長都有深刻的了解。身體上的損害都是直觀的,能看的到的,F在我們從心理成長的角度一起來剖析“電子保姆”對孩子的危害。
孩子過早接觸或每次接觸電子產品時間過長,會使得孩子出現社交障礙的幾率更高。
案例1
小美的女兒3歲,小美跟丈夫平時上班很忙,下班回到家后女兒稍微鬧騰一點,夫妻倆就讓孩子看看電視,或是丟個ipad給孩子玩。時間久了,小美發(fā)現女兒越來越不喜歡講話了,吃飯的時候也盯著ipad,跟她講話都不理,只要收走iPad,孩子就哭鬧不停。
這就是典型的電子產品孤獨癥了。
長期沉浸在電子屏幕的世界里的孩子,缺少與爸爸媽媽,與同齡的小伙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會變得更加不愿意講話。
長期看手機或電視,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孩子專注力的發(fā)展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自身具有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的能力。而專注力又是兒童發(fā)展的第一要務。
《美國小兒醫(yī)學期刊》指出:電視可能過度刺激幼童腦部,改變他們發(fā)育中的大腦結構。而看電視時間越長的嬰幼兒就越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行為沖動和焦躁不安的問題。
不只是電視,IPAD、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也會對孩子的注意力造成影響。盡量讓孩子在2歲前少接觸。
除此之外,根據兒科職業(yè)治療師、生物學家克里斯·羅安博士、兒科職業(yè)治療師安德魯·杜安博士等專家研究:電子產品還可能延緩孩子的大腦和身體的發(fā)育、引發(fā)肥胖癥和自閉、焦慮等精神疾病,還會讓孩子產生攻擊行為。
如何避免電子保姆對孩子的傷害呢?
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讓孩子完全和電子產品絕緣,其實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我們也不要憂人自擾談電子產品而色變,畢竟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兩面性的,只要我們把握住一個度,電子產品也不是洪水猛獸。
推遲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
英國兒童健康教育專家埃里克·西格曼在《國際兒童神經病學協(xié)會雜志》發(fā)表文章說,2歲前使用電子產品可能引起「屏幕依賴癥」——對電子設備上癮,且可能持續(xù)一輩子。
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可以找一些替代品,延緩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
其實,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家長們可以試著平時在家的時候,跟孩子一起看書、畫畫。如果要看電視,也要嚴格控制好時間。
美國兒童學會曾建議,將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年齡限制放寬到了1歲6個月,并建議把2-5歲孩子每天觀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控制在1小時以內。
任何事情如果用力過猛,都會產生次生效應。如果我們全方位360度無死角地對孩子進行嚴防死守,不讓他們接觸電子產品。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反而愈發(fā)地利用一切機會去偷玩電子產品。
而且,過猶不及。孩子將來也會走進幼兒園,去過群體生活,如果連電子產品都沒接觸過,也容易被其他小朋友視為異類,會讓他們產生自卑心理。
所以,我們不如對癥下藥,和孩子講好規(guī)則,約定好時間,對他們做出合理的引導。
最重要的一點:父母的陪伴勝過任何電子產品。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是一生。陪伴孩子成長的不應該是那些冷冰冰沒有溫度的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