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3-4 瀏覽次數(shù):3540
2003年國家正式頒發(fā)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證書,標志著一個新的職業(yè)的開始。經(jīng)過這10多年的發(fā)展,心理咨詢作為一個助人職業(yè)已經(jīng)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很多人在遇到心理困難或困惑、憑借自己的能力不能解決時,會向心理咨詢師求助,尋求個別心理咨詢。也有一些家庭開始尋求家庭心理咨詢了。
近幾年來,另一個心理咨詢模式開始進入社會,這就是團體心理咨詢。從這幾年我?guī)ьI團體心理咨詢的經(jīng)歷來看,社會大眾還不了解什么是團體心理咨詢;就是業(yè)內(nèi)的部分心理咨詢師,尤其是新進入這個職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對團體心理咨詢也不十分了解,常把團體心理咨詢和團隊活動混為一談。這對團體心理咨詢的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心理咨詢的特點是通過談話,求助者把內(nèi)心的各種想法、意象、情緒體驗等說出來,讓心理咨詢師聽到求助者的所思、所為、所感受等,從而給予心理幫助。所以,心理咨詢又叫“談話治療”。團體心理咨詢,就是一群人(通常是6-8名成員,一般不超過10人),在1-2名心理咨詢師的帶領下,成員之間進行相互交談,達到心理咨詢的目的。在國外,團體心理咨詢以其高效率(同時對多人工作)、低成本(相對于個別心理咨詢,個人承擔的費用相對低廉)、多任務(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同一成員,在完成原定任務的同時,也可能會有額外的收獲)等等優(yōu)點,廣受專業(yè)人士和求助者的歡迎。
由于團體心理咨詢在我國出現(xiàn)的時間短,很多人對此不了解。每當我在招募團體成員時,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團體心理咨詢適合我嗎?”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卻每次都讓我難以回答。
“團體心理咨詢適合我嗎?”聽起來這是對團體領導者的提問,其實也是說話者對自己的提問,更是表達了說話者潛意識的疑問:這個環(huán)境是我要的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必然要知道說話者內(nèi)心里想要一個怎么的環(huán)境才好,否則就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在招募的一開始就遇到了潛意識的困難。
但我還是要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不然,我的招募就失敗了,團體心理咨詢也就無法開展了。
我一般會從這幾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您是不是愿意和其他人在一起
團體心理咨詢是和一群人在一起,而且還要待上一段時間,通常一次是90分鐘。對一個不愿意和他人在一起的人來說,這90分鐘是一種煎熬,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所以,一個性格孤僻的、離群索居的人,或者不愿意和他人待在一起的人,是不適合團體心理咨詢的。
二、您是不是愿意說出心里的“秘密”
在傳統(tǒng)習俗里就有“家丑不外揚”的說法,無論是一個家庭,還是一個人,都忌諱把不好的事說給他人聽,這就是所謂的“秘密”——不為人知的、也不想讓人知的事件和/或內(nèi)心活動。而實際上,正是這些“秘密”,在內(nèi)心里起作用,讓一個人出現(xiàn)“心理問題”。換一個角度說,能不能說出心里的“秘密”,是心理咨詢有沒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愿意在一群人面前說出心里“秘密”的人,才能進入團體心理咨詢。如果只愿意在一個人面前說出“秘密”,尋求個別心理咨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您是不是患有某些疾病
這些疾病包括生理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
1)傳染。簣F體心理咨詢是一群人的共同活動,成員的身體健康狀況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保證大家的健康,對患有傳染病的個體,在傳染病沒有治愈的情況下,就不能參加團體心理咨詢了;
2)其他疾。喝绻麄人因為疾病導致身體虛弱,不能堅持90分鐘的活動,也是不能參加團體心理咨詢的,因為90分鐘的團體咨詢是需要參加者有充沛的體力做后盾的;
3)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的發(fā)作期是不能參加團體心理咨詢的;
4)是否有導致腦功能失常的疾病或狀態(tài)的存在:前者如智力發(fā)育遲滯、中風引起的講話口齒不清等,后者如醉酒、物質(zhì)依賴等。
每個團體的帶領者,在個體進入團體心理咨詢前,都會對申請者進行個別訪談。鑒別申請者是否有上述情況存在,是個別訪談的內(nèi)容之一。
四、您是否有相應的經(jīng)濟承受能力
團體心理咨詢是要收費的,盡管相對于個別心理咨詢來說費用會低一些,總體的費用對中低收入者而言還是有一定的壓力。如果申請者在經(jīng)濟上存在壓力,尋求援助性或慈善性心理咨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五、其他情況
這里就比較復雜一點,需要通過個別訪談來做評估。我可以羅列一些可能的情況,如:有些個體建立人際關系很困難,或個體表現(xiàn)出明顯的幼稚行為等,這樣的個體是要從個別心理咨詢開始的,不能直接進入團體心理咨詢;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個體,也是需要在一段時間的個別心理咨詢之后,原有的人格特征有所變化或松動,才能進入團體心理咨詢。
六、個體和團體領導者是否“合得來”
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但常常被忽視!昂系脕怼笔且环N心靈的默契,求助者與心理咨詢師之間的這種“合得來”,是保證心理咨詢能夠進行的基本因素。很難想象,兩個“合不來”的個體在一起,能夠很好地開展心理咨詢。
本文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