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2-24 瀏覽次數(shù):4804
如何讓孩子成為孩子自己? 曉然
如何讓孩子成為孩子自己,很多人可能覺得奇怪,“孩子不就是孩子自己嗎?”“難道孩子還能不是孩子自己?”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孩子的健康成長;蛟S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有時候我們高舉“愛孩子”的大旗,實際上是行自身之“需求”。有很多父母是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父母所需要的那個孩子,而不是孩子本身的特性形成的人格。
我之所以重點標(biāo)注“需求”,是因為它恰恰是家長們需要好好思量的。這些“需求”也許是欲望,也許是情感,也許就是需求,而且這里面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意識到的內(nèi)容。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shè)孩子的父母是橋梁專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xiàn)給了橋梁事業(yè),對橋梁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這時候他們自然會希望孩子也在這方面有所發(fā)展,這種“希望”的程度就會影響孩子是否能夠成為孩子自己。若父母給予孩子選擇的空間,孩子有可能選擇橋梁專業(yè),也有可能不選擇。無論孩子的選擇是什么,父母都不會因為孩子的選擇而影響和孩子的關(guān)系,這樣的父母自然就會讓孩子成為了孩子自己。若父母過度堅決要求孩子選擇橋梁專業(yè),哪怕這個專業(yè)本身是孩子喜歡的,孩子也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強大的壓力。若這種情境經(jīng)常性的發(fā)生,孩子的體驗往往就是“我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或需求,我不可以成為自己!本枚弥绻霈F(xiàn)這種情境中,孩子若堅持自己的選擇,就可能要面對父母的壓力。這顯然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沖突,往往孩子不得不選擇順應(yīng)父母的意愿,成為父母滿足自我的犧牲品。
有時候父母不能承受自身面臨的焦慮感,他們在無意識中就會把這種焦慮感轉(zhuǎn)移到與孩子相處的關(guān)系中。這種時候孩子也不得不承受父母傳遞的焦慮情緒。長時間的焦慮傳遞,孩子的容器再大,也會有承受不了的時候。當(dāng)孩子無處表達(dá)或宣泄的時候,孩子就會以心理癥狀表現(xiàn)出來。這恰恰是孩子想成為他自己的表達(dá),否則孩子就不得不成為父母情感宣泄的替罪羊了。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
預(yù)約電話: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龍蟠中路329號(陶然苑)203室 (南京電視臺對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東中路奧體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眾號
助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