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11-29 瀏覽次數(shù):10716
“青少年叛逆怎么辦?”這是個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青少年的家長來說,孩子似乎是一夜之間換了個人。原先那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不見了,突然之間變得處處與自己作對,你說東他偏朝西,你說左他偏向右。無論用什么辦法,孩子的想法就是與家長的意圖格格不入。
這類家長顯然不在少數(shù)。事實上青少年叛逆已經(jīng)不是孩子的第一個逆反期。當孩子還在呀呀學語時,已經(jīng)開始有了“我”的意識,開始區(qū)分自己與周圍世界的區(qū)別,3、4歲時的孩子已經(jīng)會強調自己的需求,這時就可視為我們生命中的第一個逆反期的開始。
這里,我們僅對青少年叛逆做些粗淺的探討。
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不僅是生理上進入一個快速發(fā)育期,心理上也開始進入一個快速發(fā)育的情境。青春期的個體,總的來說,無外乎有兩個重要的任務是需要特別關注的。一是性心理的發(fā)展,另一個則是自我認同的發(fā)展。
性心理的處理我們另外再作探討(請見《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一章),這里先探討青少年的自我認同的觀念。
我們留心去觀察的話,幼稚園的孩子經(jīng)常會講“這是我爸爸或媽媽說的”,這是孩子在認同父母。小學生會講“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這是孩子在認同老師。到了中學之后,孩子開始轉而開始在社會層面尋求認同,一個很普遍的例子就是追星族的現(xiàn)象。
在個體進入青春期之前,兒童對事物的看法基本還停留在好壞對錯的評判視角上。進入青春期之后的個體對事物的看法,已經(jīng)開始產生質的變化。青少年不再以純粹的好壞對錯來看待周圍的世界,開始有其自己的看法。這恰恰是孩子成長的標志,意味著孩子開始發(fā)展自己的視角、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獨立性。也開始為孩子一生的發(fā)展作探索。
當然由于孩子在這個階段還處于“學步期”,不太能夠很好的面對自身和周圍視角的差異。導致孩子經(jīng)常以過激的方式來處理與家長不同的想法,家長們沒有意識到這只是青春期的孩子們表達自己時的一種嘗試而已。家長們很容易“中招”,無形中站在與孩子同一個層面做出反應。自然容易導致沖突擴大化。
這種情況下家長們最好“打鐵趁冷”,即當孩子表達自己的訴求時暫時先認可,之后再尋求解決溝通的渠道。舉個例子,孩子要求買3000元一雙的名牌球鞋。父母不妨先答應,告知孩子媽媽現(xiàn)在只有500元,還差2500元,若媽媽每月再存500元,則5個月后就能買到。這樣至少孩子不會感到一下子被父母拒絕,否則每次孩子提出要求都被拒絕的話,久而久之可能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渠道就被我們自己切斷了。
答應孩子的要求后,媽媽這時可和孩子適當也提出些合理且適當?shù)囊螅鐚W習上的安排等,這個要求一定是讓孩子自己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的,基本孩子都會答應。在這期間,一方面青春期的特質之一就是不穩(wěn)定,也許孩子自己對球鞋就失去了興趣。另一方面媽媽在自己買鞋子時讓孩子看到可能為了5元錢的差價,媽媽就放棄了自己想買的鞋子。孩子內心一定會有想法,也許也會讓孩子不再要求買球鞋了。當然,若孩子做到了媽媽的要求,達到了媽媽說的條件,到時候父母則一定要滿足孩子買球鞋的要求,不能讓孩子在這個時候失望。這會幫助父母與孩子形成一個良性的溝通渠道。
所以家長們在與青春期的孩子作交流時,要站在一個高度來重新理解孩子訴求背后的意義,當我們理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后,自然也就能很好的處理和孩子們的關系。
注:曉然原創(chuàng)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