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5-4 瀏覽次數(shù):5503
理解人性的最好途徑之一,就是觀察幼小的孩子。只要沒睡著,孩子總是需要做點什么的。要孩子什么都不干,像成人修道者那樣安靜,恐怕比用勺子舀干大海還難。這就證明,勤快比懶惰更接近人的天性。
人是一個能量的聚積體。人攝入各種食物,把它們消化吸收,變成自己思考和行動的能源,這能源有一種自然的傾向,就是不斷消耗又不斷補充;生命的能量從來都不會甘于被壓制,而會倔強地尋求釋放和表達。所以耗能的過程,就是勤快——這是一個順應自然的過程。
現(xiàn)實生活中觀察到的懶惰,是一詭異的現(xiàn)象。我們的任務,就是窮盡這些畫皮之下的心靈真實。比如那些所謂的懶惰者,僅僅是在某些方面懶惰,從能耗的總量來說,他們并不低于勤快者。學習、工作懶惰的人在玩樂吃喝或者做愛方面,卻并不一定懶惰,相反可能比一般人還更加勤快。所以,我們不如稱之為“選擇性的局部懶惰”,跟“選擇性的局部勤快”完全是一個意思。沒有一個人會是“非選擇性的全面的懶惰者或者勤快者”——除非他/她不是人。
往深處看,局部的懶惰本身也許就是一種勤快,而且是在這個局部的、隱秘的勤快。心理學工作者曾經(jīng)在一起做過一個搞笑的強制戒除麻將成癮的計劃。所謂對什么活動成癮,就是在這種活動上過度勤快的意思。這個計劃具體如下——
4個麻將成癮者被關在一幢小樓里,每天的任務,就是在“警察”的逼迫下打麻將。早上6點起床,打兩小時麻將才能吃早餐;吃完接著打到吃中午飯;短暫午休后,又被逼上麻將桌,晚飯后打麻將照常,直到午夜才能睡覺。這4人談論的話題,只能跟麻將有關;墻壁、床單、桌面以及他們的衣服上,都印著筒、條、萬的圖案,連吃的都是麻將形的饅頭、米磚和肉塊。據(jù)樂觀估計,兩個月下來,這4位同志看到聽到麻將兩字,都會惡心。這樣在打麻將這件事上,他們從勤快變成了懶惰。這一懶惰,是有講究的:因為他們內(nèi)心深處會隱隱地覺得,只要打麻將,就得處在逼他們打麻將的“警察”的控制之下。為了對抗“警察”,就不再打了。而對抗是一種耗能的狀態(tài),所以也是一種勤快。
一位成年男人問我:我從小就懶,爸爸媽媽老師說了我?guī)资辏褪歉牟坏,你說怎么辦。我笑了笑說,其實你很勤快啊,你幾十年堅忍不拔地維持懶惰,真的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很多的能量呢;懶一天容易,懶一輩子難;或者說,你一直都在勤快地懶著;如果你有一天變得不懶了,豈不是“背叛”了爸媽、老師的評語嗎?
人之初,性本勤。關禁閉之所以是一種懲罰,是因為它剝奪了人勤快的可能性。在身體和心靈都自由的情形下,人是自然地傾向于增加生活的范圍和數(shù)量的,在一切方面,在一切時間。
轉載《心理月刊》曾奇峰
南京曉然心理咨詢中心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