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12-29 瀏覽次數(shù):3542
汪冰
心理學家Ellen Langer認為,當我們注意到某人的行為與我們的期望不同,而又沒有努力去了解和理解背后的故事,就容易對別人做出極端的評價,這也是歧視的根源——未能看到他人完整的一面。封閉式的思維方式,而且常常把別人的差異看做不可饒恕的愚昧和錯誤,因此常常憤憤不平,甚至覺得他人不可理喻,這既造成了人際矛盾也讓我們失去了多角度體會和理解生活的機會。我們的人際態(tài)度也反應出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行為主義心理咨詢大師Albert Ellis認為,很多因種種不如意而認為生活“不可理喻”的人,痛苦的最主要來源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那些對生活僵化封閉的信念——只要好好努力,我就應該得到升職的機會;只要不斷付出,他就應該繼續(xù)愛我;只要善待他人,他們就應該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我……,太多的“應該”和“必須”讓我們執(zhí)著認為生活只應該有一種可能——我們喜歡的那種“可能”。
一個朋友的摯友幾年前死于車禍,在她的眼中這位朋友是一切美德的化身。從此以后她常常覺得活著沒有意思,無法解脫。我問她,你是否認為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事情超乎我們邏輯?這世界是否并非完美,偶爾也會有不公平的事情發(fā)生?后來她終于明白,多年來她沒能走出的原因是她從未接受過生活本身就意味著無數(shù)的可能,而有些是我們所不喜歡的。封閉即是在生命與無限的可能間筑堤,它擋住了洪水也隔絕了灌溉。在這點上,佛家的智慧值得借鑒,佛教中的般若即指對每一個當下保持開放,對每一種可能保持開放——不避開每一滴雨水,不躲開每一陣清風,只是自然的張開每一個葉片,它們都是生命不同的滋養(yǎng)。
打破封閉圈
當我們學會從新觀點看事情并專心投入,體驗可能與我們想象的截然不同。一項心理學研究讓一群自稱不喜歡饒舌歌的人聽饒舌歌,同時要求他們找出這類音樂的三個或者六個特點。結(jié)果即便開始他們聲稱討厭饒舌歌,但是到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的特點越多,他們就對這類音樂越喜歡,打開自己,世界才會向你展示它豐富的一面。
推薦練習:
1. 選擇一件自己平時不喜歡或者不愿意嘗試的事情,比如球賽、古典音樂、甚至某種從未嘗試的食物
2. 嘗試花一點時間來用心體會,不要判斷只是全然的去感受
3. 寫下剛才體驗中你的印象或體會,“這種食物的口感好像……”,“這種食物讓我想起……”,找出最少五個你發(fā)現(xiàn)的特點
4. 把這種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帶到你的人際交往和生活中
轉(zhuǎn)載心理月刊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