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5-11 瀏覽次數(shù):1996
作者 劉荒田
王國維的為學三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由此想及:如今消閑是僅次于發(fā)財?shù)臅r髦了,有沒有層次的講究呢?相對于時間表排得滿登登的上班族而言,閑的第一義是“無事”,但天下盡多席不暇暖的“無事忙”,所以,進人徹底干凈的閑,并不容易。
于是,我把第一境界定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是絕對的無事、無目的,得采集菊花呢。為何而采,為誰而采,不得而知,也許是為了書房里空著的陶罐,也許是為了曬一些花瓣,好泡清心明目的茶。
第二境界曰:“閑多反覺白云忙”。菊不采了,南山不看了,連在天空散淡地飄著的云,他也覺得多此一舉。他自己只陶醉在無所事事、無所牽掛中,渾然忘機。至于人間的蠅營狗茍,和白云相去何止道里計,提也不必提。
第三境界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閑久了便膩,面壁十年,是高僧才有的本事。愛閑愛到“王八眼對綠豆”的地步,才能持久。有一朋友,退休后迷上電腦麻將,只身在鍵盤上化身四牌友,廝殺得難解難分,贏上個“雙辣”或者“一條龍”,樂不可支,哈哈大笑。老婆以為他發(fā)了神經,慌忙趕來查看。這可算盡得閑之三昧了。
南京曉然心理咨詢中心 摘自 《羊城晚報》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