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睡的太多可能適得其反。
德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UT Health San Antonio)的研究人員主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每晚睡眠9小時或更長時間與更差的認知表現(xiàn)相關,這一現(xiàn)象在抑郁癥患者中更為顯著。
研究人員在分析了1853名癡呆癥和無中風參與者的睡眠持續(xù)時間和認知能力之后,得出了以上結(jié)果。
“弗雷明漢心臟研究”是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下屬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主導的一項針對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居民的長期社區(qū)隊列研究。這項分析聚焦于年齡27至85歲、平均年齡49.8歲的人群。
德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分校的Vanessa Young說,“長時間睡眠的人更有可能報告抑郁癥狀,睡眠可能是一個可調(diào)控的認知衰退風險因素!
Biggs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主任、該研究的資深作者Sudha Seshadri說:“睡眠時間長(而不是過短)與整體認知能力下降,以及記憶、視覺空間能力和執(zhí)行功能等特定認知領域表現(xiàn)較差相關。無論是否使用抗抑郁藥物,這種關聯(lián)在抑郁癥狀人群中更為顯著!
睡眠與大腦健康
這項研究讓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睡眠作為大腦健康的重要生理過程的重要性。睡眠時長和模式的紊亂可見于各年齡段人群,既存在于正常衰老,也伴隨病理性衰老。
此類紊亂會增加認知缺陷和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全球腦健康委員會(Global Council on Brain Health)建議成年人每晚睡眠7至8小時,以保護大腦健康。
多項研究表明,相對于規(guī)定的持續(xù)時間,睡眠過度和不足都與認知領域的損傷有關,包括記憶、注意力以及管理和指導其他心理過程的能力,如計劃、解決問題和控制沖動。
抑郁癥是認知能力下降的一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通常與睡眠障礙共病。研究已充分證實了睡眠障礙與抑郁癥之間的相關性,約90%的抑郁癥患者報告睡眠問題。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調(diào)查了抑郁癥是否改變了睡眠時間和認知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參與者被分為四組:沒有抑郁癥狀,沒有抗抑郁藥;未使用抗抑郁藥的抑郁癥狀;使用抗抑郁藥而沒有抑郁癥狀;以及抑郁癥狀和抗抑郁藥的使用。
他們發(fā)現(xiàn),睡眠時間長與整體認知功能下降有關,在使用和不使用抗抑郁藥的抑郁癥狀患者中效果最強。在沒有抑郁癥狀的患者中觀察到較弱但顯著的影響。在沒有抑郁癥狀的服用抗抑郁藥的參與者中沒有觀察到顯著的相關性。
據(jù)此,他們得出結(jié)論,無論是否使用抗抑郁藥,睡眠時間與認知表現(xiàn)之間的關聯(lián)在有抑郁癥狀的個體中最強。
研究人員在結(jié)論中表示:“未來需要進行包括大規(guī)模、多模式方法在內(nèi)的縱向研究,以進一步闡明睡眠障礙與認知變化之間的時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