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3-17 瀏覽次數(shù):285
很多人都會在小紅書上種草,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會抱怨說,這種無止境的追尋,無法讓自己快樂起來。這就是所謂的幸福悖論(happiness paradox)——試圖讓自己更快樂實際上會讓我們更不快樂。
現(xiàn)在,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幸福悖論的原因——追尋幸福會消耗我們的有限資源,削弱自制力。
十多年來,研究已經(jīng)記錄了這一悖論,但很少有人探究其原因。根據(jù)多倫多大學斯卡伯勒分校發(fā)表在《應用心理學:健康與幸!冯s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試圖變得更快樂會讓我們精神疲憊,消耗我們使用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的能力。因此,我們更容易受到誘惑,做出那種自我毀滅的決定,讓我們不那么快樂。
“追求幸福有點像滾雪球效應。你決定讓自己感覺更快樂,但這種努力會讓你竭力去做一些讓你更快樂的事情,最終卻又耗盡了自己的的能力,”
該研究的合著者、多倫多大學斯卡伯勒分校和羅特曼管理學院管理系營銷學教授Sam Maglio說。
Maglio將不斷努力讓自己更快樂的后果比作工作了一整天后回到家得感受——例如,我們精神越疲憊,就不會打掃房間、洗漱,轉(zhuǎn)而瀏覽社交媒體。
Maglio和該研究的合著者、悉尼大學商學院講師Aekyoung Kim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也解決了這一悖論,該研究發(fā)現(xiàn),試圖變得更快樂的人往往會覺得時間不夠用,這種壓力會讓他們更不快樂。
Maglio說:“追求幸福需要耗費精神資源。你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試圖讓自己感覺不同。”
研究人員指出,主動調(diào)節(jié)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尤其令人筋疲力盡,心理自助行業(yè)講述的自我實現(xiàn)會讓自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責任。當人們將幸福視為珍寶的時候,幸福尤其令人筋疲力盡,仿佛它本質(zhì)上是我們可以而且應該盡可能多地收集和聚集的東西。
追求幸福給精神資源帶來了特殊的壓力
研究人員調(diào)查了數(shù)百人,發(fā)現(xiàn)他們越是想變得更快樂,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我控制的次數(shù)就越少。Maglio和Kim認為這是因為尋求幸福和自我控制必須爭奪相同的有限精神能量來源。
隨后,這兩位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對物體列表進行排名,因為做出選擇和完成任何日常任務都需要精神資源和自我調(diào)節(jié)。正如他們懷疑的那樣,那些越是尋求幸福的人,他們越不愿意在這項任務上花費時間。
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帶有“幸!边@一詞的廣告,以此觸發(fā)人們僅僅通過看到這個詞就試圖變得更幸福的現(xiàn)象?赐赀@個廣告后,研究人員給了參與者一大堆杯巧克力,并且告訴他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最后給不同的巧克力打分。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參與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強,他們吃的巧克力就越少。那些觀看了“幸!睆V告的人,比對照組吃得更多。
接下來,Maglio和Kim想知道,他們吃得更多,是因為追求幸福而極度疲憊,還是追尋任何目標都會讓他們同樣疲憊?
在最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被試面前擺了一大堆的日常用品;并且要求一組被試選擇能提高幸福感的選項,而另一組則被要求根據(jù)個人喜好進行選擇。然后,兩組人都需要完成一項心理任務,以衡量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
結果發(fā)現(xiàn),追尋幸福的小組會提前退出任務,這表明他們在一輪尋求幸福后剩下的精神資源更少。
Maglio澄清說,追求幸福本身并非是一種徒勞。他建議我們把幸福想象成海灘上的沙子。你可以抓住一把沙子并試圖控制它,但你抓得越用力,你的手就會抽筋得越多。最終,你必須放手。
Maglio說:“不要頭腦發(fā)熱的讓自己上頭,不要總是試圖變得超級快樂。與其試圖得到更多你想要的東西,不如看看你已經(jīng)擁有了什么,把到手的資源當作給你幸福的東西來接受!眻D片
Aekyoung Kim, Sam J. Maglio. Happiness depletes me: Seeking happiness impairs limited resources and self‐ egulation.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2025; 17 (1) DOI: 10.1111/aphw.70000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