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2-24 瀏覽次數(shù):199
作者:Moses Laufer (英國Brent青少年崩潰現(xiàn)象研究中心)
翻譯:王蕾(CAPIP)
本文收錄于《自殺的青少年》(The Suicidal Adolescent)一書,此書由英國精神分析師Moses Laurfer基于Brent Adolesent Center/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Adolescent Breakdown的工作主編。Laufer博士同時也是本文的作者。
The Brent Adolescent Center/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Adolescent Breakdown,英國Brent青少年中心/(也作)青少年崩潰現(xiàn)象研究中心是一家預防性精神健康服務(wù)中心,它是由公立基金,私人信托和工會提供資金。該中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以及研究青少年群體精神疾病的預防手段。
Moses Laufer,博士,精神分析師,于英國Brent青少年中心/(也作)青少年崩潰現(xiàn)象研究中心(1996年五月之前)擔任負責人;其后擔任顧問精神分析師和受托人(為某指定目的受權(quán)管理信托財產(chǎn)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
無論我們是做教育工作、醫(yī)學工作、矯正監(jiān)察,家庭工作,社工,還是心理工作(Brent青少年中心),我們經(jīng)常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青少年的行為或憂慮是否正常,或者是否現(xiàn)在或?qū)碛胁±淼嫩E象?我們是否可以即時判斷出我們用來決定這些問題的標準?毫無疑問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判斷和想法。
隨著我們對青春期階段生理、社會和心理發(fā)展的認識加深,我們越來越有把握說,生命的這一階段在人的整個發(fā)展過程當中,尤其是在人成長到成年的發(fā)展過程當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與過去對這一階段的認識和態(tài)度大不相同,青春期是一個人生活中的劇變時期,也是一個人的自身和環(huán)境皆是“麻煩”的階段。當這段生活結(jié)束,人變得“成熟”時,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解脫。我們現(xiàn)在知道在一個人14到21歲這段時間所發(fā)生的事情,深遠影響著這個人未來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的是否健全。
每個青少年都會在某個時期經(jīng)歷壓力。青春期階段的行為變化如此之多,以至于通常很難確定哪些行為是由于暫時的壓力(即“正!钡膲毫Γ⿲е拢男┯质潜仨毐灰暈楦鼑乐氐男睦碚系K的前兆。例如,我們?nèi)绾沃劳蹈`、撒謊、吞藥、打架、在學校遭受的挫折、工作上碰到的麻煩、過食、酗酒等一系列行為問題的內(nèi)在涵義?我們可以通過對每個青少年所面臨的心理任務(wù)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來回答這些問題,對于這一系列問題,必須要找到一些解決辦法。從我們與青少年日復一日的工作角度來看,評估青少年行為是否正;蚴欠裼形kU信號,往往可以防止青少年未來遭受巨大的痛苦。對于這點,需要補充的是,誤診和不當處理往往會對其未來生活產(chǎn)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從全部青春期會經(jīng)歷的這一大堆壓力中,可以找到一些對青少年行為產(chǎn)生特殊影響的共同因素。如果青少年想要進入成年,他必須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這些對每個青少年都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素是:
01
他與父母的關(guān)系
在青春期,他要從依賴父母轉(zhuǎn)變?yōu)樵谇楦猩暇邆涓营毩⒌哪芰Α@,我們在青少年身上應該開始看到一些跡象能夠表明青少年有能力可以覺察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且這些想法和感受并不完全取決于父母的反應。這可以表述如下:即便父母可能并不贊同他的做法,青少年是否能夠在情感上與父母分離?
02
他和同輩關(guān)系
青少年尋找和選擇其他對自己有要求、有期待的青少年作為朋友的能力,從而可以增強他們?yōu)槌蔀槌赡耆说脑竿Φ臎Q心。
03
青少年能夠把他自己看作是一個身體成熟的人
包括青少年的男子氣或女子氣的傾向,開始改變自我意象——從一個主要由父母照顧的孩子到一個是自己身體的主人的人——的能力。
我們可以說這就是青春期的意義所在。然而,我們知道盡管我們能夠列出和定義出青春期必須發(fā)生變化的因素,在青少年從童年走向心理成熟的過程中,仍然有太多歧路容易讓他們迷途忘返。如果我們看到成年人在他們生活的某個方面“有問題”,無論他是如何描述這個問題,或者他是打算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這個問題必然是從我所提出青少年的幾個因素之中而來。這就意味著這個人事實上在青春期或更早的時候必然已經(jīng)出了問題,但直到現(xiàn)在,“問題”才被注意到。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個人在青春期時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這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而這些因素往往到此變化發(fā)生之前是毫不起眼或無足輕重的,比如生理性成熟,父母關(guān)系的變化,同輩需求和期待的變化,社會對個人行為的態(tài)度劇烈變化等等。這就意味著在這個人的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潛在的問題領(lǐng)域,兒童時期這些尚能保持一個搖搖欲墜的局面,但到了青春期,這些就成為了首要解決的需求,原來岌岌可危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 * *
重要的是,了解青春期的壓力,首先要考慮兒童時期的發(fā)展,以及我們該如何看待什么是青春期和青春期發(fā)生了什么,這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首先假設(shè)行為和發(fā)展不是偶然的,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解釋某些行為的涵義,但我們?nèi)匀粓孕潘行袨榧捌浒l(fā)展是對于一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的反應,包括他自己的思想以及他和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父母或者負責照顧他的成年人——之間發(fā)生了什么。
從出生到5歲左右,孩子的行為受孩子認為他的父母愿意認可或者不認可的態(tài)度的影響。這似乎是存在于他自身之外——存在于他父母之中——的“法律”和“道德”,但因為他想要得到父母的愛,所以他必定或多或少尊重父母的法律和道德。但從5、6歲開始,我們才可以說孩子的良心或者孩子的理想。自此開始,父母的愿望和要求開始成為孩子精神特質(zhì)的一部分,而孩子開始評判他自己,認可他自己的行為,擁有他自己的自尊心,如果他做了一些與他對自己的期望相反的事,他會感到內(nèi)疚和羞恥——這些期望原本是父母的期望,現(xiàn)在成了他自己內(nèi)在要求的一部分。當然,從一個家庭到另一個家庭,一種亞文化或種族群體到另一種亞文化或種族群體,一個宗教到另一個宗教,發(fā)展的具體細節(jié)將千差萬別。我所描述的是決定發(fā)展和行為的原則:良知、理想、自尊心、內(nèi)疚,羞恥,對自己的期望等等,這些都處于青少年生活的中心并對他們的行為發(fā)揮巨大的影響。稍后我將會討論其中的一些。
在兒童的精神檢查中,我們通過觀察兒童的行為或發(fā)展,來判斷兒童的發(fā)展進程是否順利或者是不是有心理壓力的跡象,和我們要評估青少年發(fā)展的時候,要看的東西大相徑庭。在兒童檢查中,我們關(guān)注的會是膀胱和腸道控制、進食情況以及飲食習慣,在校表現(xiàn),和朋友的關(guān)系,如何使用他們自己的東西(比如玩具),睡眠習慣,是和男孩子玩還是女孩子玩(同齡,或小一些的,大一些的孩子),是否可以和朋友競爭并同時羨慕和嫉羨他們的成就。兒童時期的心理及社會干擾會相當嚴重地影響兒童當下和未來的生活。很多孩子自己可能是很煩惱的,即便這些煩惱和壓力是顯而易見的,但由于他們遵守了外界的期望和標準,這些問題就被忽視了。我們經(jīng)常遇到一個從來不給任何人添麻煩的孩子,或者是一個安靜的孩子默默地讓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從來不抱怨。但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這個孩子可能在學?荚嚥患案,或者他沒有朋友,或者他偷偷哭泣——更有甚者,他連這些表現(xiàn)都沒有——他可能就沒辦法表現(xiàn)出他的壓力。但是當這個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論他喜歡與否)他會突然面臨一個可怕的現(xiàn)實,即他早期處理壓力的方式起到的效果大不如前了。這個安靜的,甚至是退縮的,或者好的,有可能被父母們認為是“別人家的小孩”的孩子,突然發(fā)現(xiàn),童年期獲得認可的行為現(xiàn)在不再管用了。他現(xiàn)在可能會感到孤獨,而不是認可;他可能會開始意識到其他青少年不想和他有太多來往;他可能不得不認識到一個令人痛苦的事實,即他的一些想法和感覺可能是心理障礙的信號。事實證明,作為一個青少年,童年時使用的借口已經(jīng)遠有不足,因為現(xiàn)在的后果要嚴重很多——孤獨、悲傷、感覺自己有問題、感覺自己在社交上是個失敗者、感覺自己的想法是不正常的,讓自己害怕的。
這些都是青少年精神崩潰的其中一些原因,有時候它們呈現(xiàn)的方式相當尖銳。我們碰到過有些孩子看起來像是突然變了一個人一樣,有些孩子突然自殺或者必須住院,有些很聰明的孩子突然在青春期成績一落千丈。我們在這里看到的是早期壓力應對方式的崩潰,而青少年得要面對他的失敗,他的孤獨,或者他的異常發(fā)展,不論是社交發(fā)展上的還是性發(fā)展上的。另一個疊加因素是,來自父母的認可和保證不再像他小時候一樣有效,這讓青少年更加失望,F(xiàn)在,他尋求同輩的認可和贊譽,但為了獲得這個,他需要用同輩所能接受的行為和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而同輩的標準可能和他的父母是截然不同的。
* * *
我描繪的畫面是一個連續(xù)體,從嬰兒期開始到兒童期然后一直持續(xù)到成年。每個發(fā)展階段都對過上正常成年生活所需的能力和愿望作出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貢獻。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的任何一環(huán)遭遇滑鐵盧,會顯現(xiàn)為發(fā)展中的嚴重障礙,也會影響個人在心理的和社會的進展。如果我們對青少年使用這樣的洞察,我們會開始看到為什么在這一階段幫助他們移開障礙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很常見的是,有時候一個人會在青春期作出一個影響終生的決定,比如將來的工作,將來的性伴侶,將來他和自己的關(guān)系,是將成為一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壓力和亂七八糟的事情帶來的后果常常要比這些事情本身要來得糟糕的多,出于這樣的原因我們當好好想想不論何時盡可能地幫助青少年。我們太多次聽到人們被勸說要“振作起來”,或者他們“長大后就會擺脫這種困境”。在很多情況下,這樣的建議不僅毫無用處,還會造成傷害。
一個簡短的例子
一個19歲的年輕人來到治療室開始講述他的擔憂,他是這樣說的:他感到被男生吸引,這已經(jīng)對他的工作造成影響了。他說他很早就已經(jīng)離開學校,因為“我受夠了,這就是在浪費時間”。其實,真正發(fā)生的事情是,他15歲的時候開始感覺到被男生吸引。盡管他為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感到恐懼,他無論如何無法停止去想這些男生。他把所有的課余時間用在學校圖書館,因為他覺得那里的男孩子看起來比較安全,比較沒有吸引力。這里有一個重要的時間點是,當他開始為自己的感覺感到非常害怕,他怕自己快要真的控制不去去觸碰某些男孩子的時候,他不再去學校了。這最終導致了他決定不再繼續(xù)學業(yè)。然后他找了一份文員的工作。這也是當他來中心求助的時候正在從事的工作。
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看到,一個青少年的憂慮是怎么影響決定的,而這個決定不僅僅是影響它的心理和社會生活,也是他的整個未來職業(yè)。事實上,這個年輕人是想要繼續(xù)學業(yè)的,但是他覺得自己是不正常的,在學校里是待不下去的。他已經(jīng)到了可以自己決定是否繼續(xù)留在學校的年紀。當他還是孩子,上不上學不是由他來決定的時候,他有沒有得過學校恐怖癥?要是這樣的話他可能不會立馬就退學——他要么會被強制性地要求去學校(如果他去得了的話),要么他可以通過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wù)得到幫助。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個人對性發(fā)展,孤獨感,膽小怯懦等等的擔憂,不僅僅是會讓一個青少年無法成功那么簡單,還會從很多方面影響他的生活乃至整個未來。
* * *
我現(xiàn)在要重新回到之前的一個點,每個青少年都經(jīng)歷精神壓力,但困難的地方在于不知道這種精神壓力是正常的還是嚴重的令人擔憂的信號或者是心理問題的信號。
青少年會有很多次有悖于自己平時的行為方式,情緒起伏大,感覺到活著沒有價值,做一些平常根本不會去做的事情等等。幫助我們評估壓力嚴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壓力是不是一開始就存在,而是青少年是如何處理壓力的。
有一個影響所有青少年的行為領(lǐng)域是關(guān)于自慰的沖突。我們現(xiàn)在和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主義的,批判性的觀點已經(jīng)大為不同,那個時候認為自慰是錯的,是不應該做的。而我們知道自慰是正常的行為,而且在青春期達到頂峰。事實上,我們可以說自慰對于正常發(fā)展是有好處的,因為它使人有機會能暫時安全地體驗他自己的性想法的感受。而且我們也知道,有些青少年因為他們的強烈罪疚感而無法自慰;也有一些則是感覺自己處在瘋狂的邊緣,所以需要強迫性地自慰。有些不正常的感覺不是因為自慰,而是因為他們在自慰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xiàn)的想法和感覺。我們需要關(guān)注的青少年群體是那些完全禁欲的——他們仿佛也斷絕了和自己身體的關(guān)系——無法承受任何自慰風險的;或者是有過自慰或在自慰的過程中一直很強烈地感覺到這是有害的。短暫的罪疚感是一種手淫的正常反應;但一旦這種罪疚感強烈到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生活,那我們就要視作“危險信號”。
盡管這些對自慰的說法對男性和女性一樣適用,但青少年的男女之間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男生更多地會對這些行為還有一些隨之而來的害怕和憂慮會更敞開一些。有些女生會和男生的處理方式不同,女孩中沒有有意識的自慰愿望的并不罕見。而這一點有時候?qū)τ谀猩蜁鳛槭且粋不管是對現(xiàn)在還是對將來而言的“危險信號”,而女生則可能是一個正常反應。有時候女生會通過別的行為形式表達出她們在這方面的困難——濫交,說謊, 或甚至無法專注于工作或?qū)W習。
* * *
在青少年怎么處理壓力這個問題上有很多例子可以說明。比如說,一個男孩因為“太忙了”從來沒有參加過學校的社交活動——事實上是因為他對女孩的恐懼,或者他可能無法允許他自己在跳舞的時候觸碰到女孩的身體;或另一個極端,一個青少年經(jīng)常被邀請去參加各種聚會因為別人覺得他很有意思——然而,他表現(xiàn)得這么搞笑事實上是他不由自主地會覺得自己很丟人,沒有人會重視他;或一個很聰明的,名列前茅的青少年——不過當他有一次不能拔得頭籌的時候,他就陷入了深深的抑郁,身體各種疼痛,感覺到?jīng)]有價值(有時這是自殺風險的前兆)。
盡管我一直在聚焦于青春期煩惱的各種因素,還是要強調(diào)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就算他們體驗了壓力,焦慮,以及失望——但也正常地發(fā)展,也并不需要我們太擔心。更進一步說,有些青少年可能感覺到自己有問題而且父母也可能覺得憂心他們的青春期子女,但這并不足以看作一定是哪里出了毛病的證據(jù)。在謹慎評估到底這個青少年的生活發(fā)生了什么的時候,人們可能會看到現(xiàn)在的局面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并不一定是把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意味著“危險”或“病態(tài)”的存在。
一個簡短的例子
一個16歲女孩的父親通過電話講述了他對自己女兒的擔憂。女兒最近變得粗魯并開始抽煙,這位父親認為女兒也開始濫交了。她拒絕去學校,她說她已經(jīng)對學校失去興趣并且覺得活著沒意思。這位父親焦慮地要我給他的孩子安排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在我和這個女孩的初訪中我開始明白是什么讓父親這么焦慮——父親很明顯害怕這個女孩會自殺。當然,他為自己的孩子尋求幫助是相當明智的,而且他已經(jīng)做好心理準備,即我可能見過孩子之后會要求她馬上進入治療。
這個女孩看起來是一個聰明的,精心打扮的青少年,對自己發(fā)育中的身體很是自豪,但她也抱怨自己感覺很可悲,不想去學校,時不時地有自殺的念頭,出于家庭眼下的困難而產(chǎn)生的對父親的怨恨(父親在他的描述中抹去了這一部分當下的危機)。我決定再見她幾次,因為我還不確定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還有因為對于任何一個談及自殺的青少年都要嚴陣以待(就算是把自殺作為威脅的手段,而不是嚴重抑郁的信號也是一樣)。之后我開始知道,她是很害怕會變成一個濫交的人,這可能是偏常的信號。還有就是,她很擔心自己的行為,她因為父母總是吵得很兇所以對現(xiàn)在的生活感到羞恥——分離的威脅;母親威脅要自殺;父母都期望女兒應該表現(xiàn)出一切都好的樣子。
當我更詳細地了解這個女孩目前的生活,我發(fā)現(xiàn)她在她眼下的處境中已經(jīng)做得相當好了。要是我建議為她提供心理幫助那就意味著我在用這種方式表明問題出在她身上,而且她是不正常的,而她父母嚴重的困難不應該影響到她。當我和她父母討論這些的時候,他們很沮喪,F(xiàn)在給這個女孩提供心理幫助將會是一種錯誤處理——這會姑息父母繼續(xù)否認他們的問題,而這會給這個女孩造成很大的影響。
* * *
在評估問題的意義和嚴重性時,知道什么時候干預,什么時候最好不要干預是很重要的。避免任何形式的共謀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很小心不要站隊,不要凈說一些讓孩子或父母聽起來順耳的話,不要去歸咎責任。青少年和父母通常很擔心他們會被告知說是自己或者別人的錯。我最近遇到一位母親,她的女兒病得很重,然后這位母親極度想要知道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才導致女兒的問題。她讀了一些兒童發(fā)展的文章,然后長達數(shù)月憂心忡忡,她覺得自己以前很自私,不配做一個母親,她深感內(nèi)疚自己沒有照顧好女兒。歸咎責任是非常危險的——我們最初的責任是盡可能誠實地評估,然后提供或者嘗試安排我們認為能夠幫青少年們度過難關(guān),或者能減輕一些困擾的這一類幫助。
還有一個補充的點。當我們見一個青少年時,很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對他的生活斷章取義,僅通過一些片面的行為主題或范圍就斷定這個人(或是他的問題)。盡管我們必須要一點一點地了解他們的成長我們才能對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建立清晰的認識,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這整個人。我們知道青春期要經(jīng)歷從家庭到外部世界(尤其是朋友)的轉(zhuǎn)移,這一發(fā)展相應的就會降低家庭對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影響。他會慢慢地越來越關(guān)注其他青少年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感覺,他們在意什么,反對什么,他會開始和這些外部影響結(jié)盟來幫助他在和父母的關(guān)系中更加獨立。他開始意識到改變同時在他的里面也在發(fā)生——包括他思考的事物和擔憂的事物,以及他感受自己身體的方式。
因此,在青少年的評估中我們得要關(guān)注他們和朋友的關(guān)系,他平常的社交關(guān)系(老師,雇主,兒童,權(quán)威),學;蚬ぷ鲗λ麄兊囊饬x,他對自己取得的成就的反應,他對于將來的態(tài)度,他對自己身體的態(tài)度。(青少年對其身體的態(tài)度會通過衣著打扮,步態(tài),身體姿勢等等體現(xiàn)。這和兒童不一樣;“他(兒童)的樣子”更多反映的是父母(通常是母親的)對孩子的態(tài)度)。所有這些因素共同構(gòu)成了青少年作為一個人的樣子。
再做一些延伸的話,我們很多人面臨的問題之一是:青少年生活劃分為學生,學徒,俱樂部會員,家庭中的孩子,身體不適的青少年。然后我們對青少年的關(guān)注通常圍繞我們個人相應的責任,作為老師,醫(yī)生,青年領(lǐng)袖,父母,單位領(lǐng)導。盡管這種劃分可能有時候不可避免,但其風險在于除非我們能夠有更開闊的視角去認識青春期究竟是什么,否則我們很容易被愚弄,誤以為一切都好,而此時青少年可能正在社交和心理健康層面處于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危險之中。
* * *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