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4-19 瀏覽次數(shù):260
一般來說,焦慮感較強的個體容易產生強迫行為。當焦慮產生時,我們內心會體驗到惶恐不安的感覺。這類感覺帶來的體驗是很不舒服甚至難受的。
這類不舒服的感受可能會促使我們采取一些措施來應對。有些人借助轉移來應對,有些人借助回避等等。
如果焦慮程度較為輕微,也許我們可以通過跑步,爬山,聽音樂甚至打麻將、泡腳就能夠調整。但當焦慮程度變大時,平常的手段就可能失效。換句話說,當焦慮超出一定的程度時,意識層面的調整或應對就無能為力了。我們的內心會發(fā)展其它的防御機制來應對。
所以當意識層面所有的措施都無法真正應對焦慮時,強迫行為就可能產生了。就好像焦慮變成一個很難對付的角色。尤其當焦慮的程度不斷加大,我們內心的困擾也變得更嚴重時,焦慮反而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可以控制我們行為的角色。
這個角色可不簡單,它往往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冷血、殘酷的味道。它會要求我們服從焦慮的旨意,不得違抗。
舉例來說,平常我們說的潔癖。有些人對衛(wèi)生的追求到了極致的程度,顯然和強迫相關。
他們可能會因為家中有毛發(fā)而無法安心做該做的事情。只要家中還有可能沒有處理掉的毛發(fā),心里就會一直記掛。嚴重的甚至其它生活、工作都無法順利進行。有時候已經收拾到半夜了,第二天一大早還要上班上學,但內心的焦慮還會促使一定要把毛發(fā)清理干凈。否則完全無法入睡。
這種情形下,焦慮成為控制我們行為的主體。在這樣的主體所脅迫下,我們無法安然入睡,當然也無心做其它事務。
這種時候哪怕被迫要從事其它行為,我們的內心會一直擔心未處理的毛發(fā)。似乎那些未處理的毛發(fā)會有很大的破壞性。好像那些毛發(fā)把整個房間都搞臟了,只有把那些毛發(fā)處理干凈,才可能恢復房間的潔凈。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當焦慮上升到一定的程度。焦慮的屬性似乎會發(fā)生變化,之前對焦慮的情感體驗和處理方式都可以在意識層面得到較為理想的調整或處理。
但當超過一定的閾值,焦慮就發(fā)生變質。我們與焦慮的關系也從原先的可控演變成被控制。如果說先前的狀況下我們還是焦慮的主人,可以任意調整或處理焦慮,F(xiàn)在的狀況則顛倒了過來,焦慮變成了我們的主人。
焦慮成了可以任意驅使和要求我們臣服于它的意志,按照焦慮的意愿來配合和完成使命。我們被迫放棄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盡力去滿足焦慮的需求。
反映在表象層面就是,無論我自己可能已經多么疲乏困倦,也需要先盡力把毛發(fā)撿拾干凈。似乎焦慮變成我們內心一個苛刻的自我,殘酷冷漠,完全不考慮身體已經極度疲乏或內心已經痛苦不堪。再說的極端一點,猶如我們面對一個黑社會組織,只能被霸凌而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從以上角度來說,強迫行為的根源可能是焦慮,若程度加大則變?yōu)榭謶。只有內心恐懼才可能需要借助強迫行為來應對,由此強迫行為的表象在實質上是對恐懼的順從和臣服,猶如被恐懼所脅迫。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