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2-14 瀏覽次數(shù):270
不要強迫他們:如果有選擇,孩子們的分享行為在未來會增加。
讓年幼的孩子與他人分享他們的玩具可能很困難。
根據(jù)最近發(fā)表在《心理科學(xué)》(Chernyak&Kushnir,2013)上的一項研究,一些父母的第一本能是賄賂甚至命令他們分享,但從長遠(yuǎn)來看,這可能是一個錯誤。
研究發(fā)現(xiàn),當(dāng)3歲和4歲的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分享時,這鼓勵他們在未來分享更多,而不是被要求分享。
建立共享個性
雖然引導(dǎo)孩子們分享似乎是個好主意,但它可能會適得其反。
這是因為孩子們無意識地認(rèn)為,如果必須告訴或賄賂他們分享,那么分享一定不是他們愿意做的事情。換言之:他們了解到自己并不是天生的“分享他人”。
然而,如果孩子們可以選擇分享或不分享,那么那些分享的人就會相信他們是在“分享別人”。
這是基于一種公認(rèn)的觀點,即人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來了解自己。
盡管我們傾向于認(rèn)為我們的行為源于我們自己——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這樣做的——但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這是因為我們并不總是確定是什么導(dǎo)致了我們的行為;我們也會從注意到我們做了什么以及為什么做得到關(guān)于我們是誰的反饋。
當(dāng)你幫助一位老太太過馬路時,這會強化你腦海中的想法,即你是那種幫助過馬路的老太太的人。
這是一個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
孩子們也是如此:如果他們注意到自己在沒有被脅迫或賄賂的情況下分享,那么他們更有可能決定自己就是那種分享的人。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Nadia Chernyak說:
“你可能會想象,做出艱難而昂貴的選擇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一種負(fù)擔(dān),甚至一旦孩子們分享了,他們就覺得沒有必要再這樣做了。但事實并非如此:一旦孩子們做出了為他人放棄某些東西的艱難決定,他們以后會更加慷慨,而不是更少!
來源:How to Teach Children to Share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
預(yù)約電話: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龍蟠中路329號(陶然苑)203室 (南京電視臺對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東中路奧體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眾號
助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