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9-25 瀏覽次數(shù):508
抑郁可能會讓我們把成功當成一種偶然。
我們都知道,抑郁癥帶來的消極自動思維(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會干擾我們的現(xiàn)實檢驗能力,并因此給未來蒙上一層悲觀的陰影。最近的一項研究探討了抑郁癥產(chǎn)生的負面觀點與未來預期能力受損之間的關(guān)系。
Koblenz-Landau及其同事發(fā)表在《臨床心理科學》的論文中寫道:
“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僵化,可能會協(xié)助形成一種認知免疫(cognitive immunization),這種認知免疫可能會反對積極的反饋,會導致人們無視那些和自己的負面預期相沖突的信息,但是人們還不清楚這種情況究竟是如何產(chǎn)生的!
之前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抑郁癥患者可能更容易認為積極的反饋缺乏可信度,從而導致他們對未來事件保持較低的預期。
Kube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盡管抑郁癥患者實際上能夠認為與特定經(jīng)歷相關(guān)的積極反饋是可信的,但是他們不太可能將這種反饋概括為未來成功的指標。
“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抑郁癥患者能夠在特定任務中使用積極反饋(positive feedback)更新他們的期望,但是很難概括這種積極的學習體驗,”Kube及其同事寫道!霸絹碓絿乐氐囊钟舭Y狀會迫使人們將積極反饋視為一種例外!
研究1
在兩項研究中的第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關(guān)注了抑郁癥患者和非抑郁癥患者如何使用積極反饋來更新他們對未來表現(xiàn)的預期。所有379名參與者——其中200人至少有輕度抑郁癥狀——完成了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情商測試。
研究人員指出,之所以選擇情商測試,是因為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參與者在準確評估自己的表現(xiàn)時遇到了困難。該測試涉及使用共情來正確識別另一個人對假設情景的情緒反應。
參與者在完成測試之前,需要報告他們對自己測試成績的預期,以及他們在類似任務中的表現(xiàn)。然后,他們隨機收到輕微的、清晰的或特別積極的反饋(即,成績排名為前50%、10%或1%,而無論他們的實際表現(xiàn)如何)。
在收到反饋后,他們需要報告,如果自己再次參加這種特定測試(或者相關(guān)的任務)他們將如何預期自己的表現(xiàn)。
在所有三種情況下,有抑郁癥狀和無抑郁癥狀的參與者,會根據(jù)反饋的積極程度更新他們對測試的期望。然而,這其中,只有沒有抑郁癥狀的參與者更新了他們對未來表現(xiàn)的總體預期,而有抑郁癥狀的參與者不管反饋如何,都保持了較低的總體預期。
Kube及其同事寫道:“抑郁程度較高的參與者認為他們收到的積極反饋是一個例外,而不是規(guī)則(同時并不質(zhì)疑其可信度)……這阻止他們更新通常的表現(xiàn)預期!盞ube還補充說,這一發(fā)現(xiàn)沒有上升到統(tǒng)計意義的水平。
研究2
在第二項研究中,Kube和同事們對社會期望進行了分區(qū)。292名參與者(其中59%報告至少有輕度抑郁癥狀)被要求想象他們收到了校友聚會的邀請。
聚會中有3個熟人,而且,他們與參與者的關(guān)系不太好。參與者需要報告,假設自己和3個熟人交談之前的社會期望,同樣也要報告,假設自己在收到他們的積極反饋之后的社會期望。
這些對話的程度包括:從禮貌友好的聊天(略微積極)到深入的交流,熟人就參與者的生活提出了關(guān)切的問題(明顯積極),或者,對話顯示了與他們之前不愉快的關(guān)系相矛盾的親密程度(非常積極)。
與之前的研究不同,與極端積極的反饋相比,似乎明顯積極的反饋更能夠讓參與者更新他們的期望。
研究人員說,盡管這些發(fā)現(xiàn)沒有上升到統(tǒng)計學意義的水平,但未來的研究可以更仔細地觀察是否存在一個“臨界點”。在這個臨界點上,即使沒有抑郁癥的人也會開始認為熱情的贊揚是不真實的。
此外,有抑郁和無抑郁的參與者報告認為,明確的積極反饋是最可信的。然而,有抑郁癥狀的參與者在收到反饋之前和之后,他們對與熟人的互動也抱有更多的負面預期,盡管他們對正面反饋的反應強度沒有顯示出統(tǒng)計上的顯著差異。
結(jié)語
Kube及其同事寫道:“總體而言,抑郁程度較高的參與者對社交交往的負面預期要比沒有抑郁癥狀的人更高。”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表明有抑郁癥狀的人在認知上對更新他們的期望有更高的免疫力。
作者:mints編譯
轉(zhuǎn)自心理學空間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傳播心理知識,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臺發(fā)布,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