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6-1 瀏覽次數(shù):1206
雅各布·莫雷諾 [Jacob Levy Moreno [1889.05.18-1974.05.14],美國心理學家,心理劇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集體心理治療的先驅(qū)。他出生于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Bucharest)的一個猶太家庭,逝于美國紐約市的比肯(Beacon)鎮(zhèn)。
心理。Psychodrama)屬集體心理治療,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一種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發(fā)泄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的戲劇。通過扮演某一角色,患者可以體會角色的情感與思想,從而改變自己以前的行為習慣。心理劇的目標是誘發(fā)患者的自發(fā)行為,以便直接觀察他的病情。莫雷諾反對 S.弗洛伊德研究非自然的夢境,以及在診所里用語言復述夢境的做法。與此相反,他十分強調(diào)自然環(huán)境中的活動或行為,包括角色訓練。他認為,在群全環(huán)境中具備一種“共鳴”的真實的雙向內(nèi)聚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比簡單的移情和宣匯復雜得多,涉及認知、愿望、欲望、選擇和行為等方面。
一、心理劇的一般程序 作為一個完整的心理劇階段為暖身階段、演出階段、分享階段。
暖身階段(warm up):暖身的目的包括刺激參與者進入狀態(tài),觸動各人的情感,迅速建立集體凝聚力以及選擇和確定演出題材和主角。是參與者為體驗作好準備的必要階段。
演出階段(the action):在治療者的指導下,通過一系列戲劇化的手段,完成心理劇的演出。包括表演有效地應對過去的情景、當前情景或預期事件。
分享階段(sharing):演出結(jié)束后,治療者立刻組織大家與主角一起討論,分享此時此刻的情感體驗,從而不僅達到情感宣泄,而且完成修通。觀眾向主角以建設性、支持性的方式,非判斷性地表達自己的觀察和反應,團體討論感受的過程。
演出階段和分享階段有時候會有交錯。因為在演出問題時,可以有討論。
二、心理劇的基本要素 一個完整的心理劇的參加人員包括五個基本要素,分別是導演、主角、配角、觀眾及舞臺。
1 導演(director):導演是心理劇的協(xié)同制作人,從尋求協(xié)助的人身上找尋線索。大部分是指治療者、協(xié)助者、團體領導者。
2 主角(protagonist):即當事人,第一個進入演出的人或最掙扎的人。
3 配角(auxiliary):配角是缺席者、個人妄想、象征、想法、動物或物體的代表,他們讓主角世界變得真實、具體、可接觸。他們是導演的延伸、探索跟引導,同時,他們也是主角的延伸,雕塑出主角真實或想象的角色。配角功能有三:身為一個演員來雕塑出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身為一個咨詢員來引導主角;以及身為一個特別的調(diào)查員。
4 觀眾(audience):觀眾由不參加演出的集體成員組成。觀眾通常在心理劇進行時僅默默的注視眼前的演出。但是在心理劇完成后,這些人可以與主角分享他們的感想,或與主角對話,觀眾對主角的支持與同感,是支持主角重生的一股力量,也是讓主角反省和思考整個情境的動力。
5 舞臺(stage):舞臺代表了主角的生活空間,應是足夠?qū)挸ǎ阌谥鹘、配角和導演走動?/font>
三、心理劇的主要技術(shù) 一個的常規(guī)心理劇的主要技術(shù),可以是以下的某一種到二種:
角色互換(Role reversal):角色互換是心理劇角色扮演理論的核心,是指主角和舞臺上的其他人互換角色。當主角在與他有沖突的個體達成協(xié)議上有所收獲時,導演一般會采用角色互換技術(shù)。莫雷諾強調(diào)這一技術(shù)鼓勵盡量最大限度地表達沖突情境。盡管在這些主角扮演與他們有沖突的其他人的角色過程中,這些人際關(guān)系的歪曲信念可以被解釋、探究和進行行為矯正。通過角色互換,主角可以重新整合、重新消化和超越束縛他們的情景。角色互換可以充分表達他們對現(xiàn)實的理解,從團體中的其他人那里中獲得關(guān)于他們的專管態(tài)度的反饋,一定程度上,修正他們發(fā)現(xiàn)的歪曲信念。
獨白(soliloquy):獨白是指主角直接面對觀眾說話,表達一些未覺察的感受和思想。在心理劇表演中,主角會被導演要求表達當時感受。獨白給主角機會獲得他自己或他人正在思考和體驗而未直接表達的感受。主角也可能被要求在扮演自己之后,自言自語。這種做法可以是他總結(jié)概括他的思想,表達他的情感,更密切地檢驗情感。
替身(doubling):一個配角站在主角的身后與主角同臺表演,或替主角說話,這個配角即是替身。替身可以模仿主角的內(nèi)心思想和感受,并時常表達出潛意識內(nèi)容。替身幫助主角覺察到內(nèi)部心理過程,引導他表達除非語言思想和感受。替身輔助主角,并充當導演與主角之間的聯(lián)絡人。替身可以發(fā)揮整合作用,加強主角與配角的相互影響。
多重角色的自我(Multiple parts of self):也稱多重替身。當主角有多重矛盾的感受時,多重替身替身技術(shù)可以被有效地運用。多重替身可以參與到心理劇中,展現(xiàn)主角的多面性,表現(xiàn)主角內(nèi)部狀態(tài)、渴望、優(yōu)點和缺點。
空椅技術(shù)(empty chair):空椅子技巧是將一張空椅子放在舞臺中間,讓每位成員將其想象為一位他想訴說的對象而展開對話,從這個角度說,空椅子也是一個配角?找巫蛹夹g(shù)也可以在預熱階段使用,通過每位參與者與空椅子地對話,可以選擇一位有強烈情緒困擾而其問題又具有普遍性的人做主角。治療者可與其共同商定演出題材。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讓當事人扮演自己或去世的人,讓彼此相互對話,直到某種沖突獲得解決為止。
鏡觀(Mirror):鏡觀技術(shù)是指讓配角通過模仿主角的手勢、姿勢、表演中的語言,來反映主角的狀態(tài)。在配角的模仿過程中,主角觀察由他人反映出來的自己的行為,像別人一樣來看待自己。這個過程有助于主角形成更加準確、客觀的自我形象。
雕塑技巧(sculpting):雕塑技巧是從社會計量技巧中發(fā)展出來的,通常是讓主角將他與家庭成員的關(guān)系以雕塑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例如,某成員可能將他放在父母之間,然后將其他成員排在他的后面或背向父母等,而這些成員彼此之間的距離皆不同,或許他大哥與家人之間的距離最遠,每個成員的姿勢亦由主角擺布。一切完成后,即可讓主角陳述整個雕塑的意義,以及對每位成員的感受,或與成員對話。
未來投射:未來投射技術(shù)用于幫助集體成員表達、解釋他對將來的看法,包括:希望和愿望、對未來的恐懼、或是生活的方向。
本文來自于網(wǎng)絡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