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3-18 瀏覽次數:1578
練習“提升自我認知能力”
想要更好地表現自己,并且讓你的伴侶回應真實的你,唯一的方式在于深入了解你自己。
建議你和你的伴侶都填寫如下自我認知表,然后持續(xù)增補更多內容。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每天思考這些問題,并增補你聯(lián)想到的一切答案。
一個月以后,你與伴侶交換自我認知表,閱讀對方的答案,并通過你的觀察來補充伴侶漏掉的內容,同時重點標記出伴侶表格上讓你驚訝的內容,花時間就這些內容與對方討論。
練習說出“我感覺”
表達“我感覺”變化量表鼓勵你和伴侶更多地說出“我感覺”這幾個字。表達感覺很重要,你要相信語言是很有力量的。你可能爭論了好幾個小時卻幾乎毫無進展,留下的僅僅是雙方的挫敗感。通過分享你的感受,你能夠越過事實和細節(jié),直達最重要的事物。
請使用下面的表達“我感覺”變化量表,記錄你每天說“我感覺”的次數。雖然這樣的對話無須局限于你與伴侶之間,但你仍要盡可能多地向伴侶表達感受。請努力增加你表達自我感受的次數。
練習說出“我伴侶的感受”
這個練習要求你多下功夫來注意伴侶的感受。這個練習既鍛煉你自身的情緒覺知力,又培養(yǎng)你對伴侶情緒的覺知力。在一開始,不要覺得你必須都能猜對,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猜對他人的感受。
請謹慎地看待這個練習,因為它可能被錯誤使用,而變成“讀心術”!白x心術”是危險的,而且可能造成很多伴侶都會陷入的滑坡效應(小問題引發(fā)大矛盾)。留意你伴侶的感受是為了讓你更關注對方的情緒,而不是作為溝通的替代品。要記得,你們兩個都有責任將自己的感受通過語言傳遞給對方。
嘗試想象你伴侶的感受,會提升你們的情緒協(xié)調性。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讀懂伴侶的肢體語言和情感表達,從而讓你更好地做出回應。與伴侶核對你關于對方的看法,可以幫助你進一步提高情緒覺知力。雖然僅僅靠關注和詢問就會很有幫助,但是如果你們兩個可以用“我伴侶的感受表”,來記錄你一天下來的觀察,并在當天晚上做對比,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制作了一個特別的“我伴侶的感受表”供你使用。
練習“回應伴侶的感受”
在你提升了自我認知能力和覺察伴侶感受的能力后,你可以開始嘗試在觀察伴侶感受的當下去回應他。你可以做出如下回應。
你看起來很惱火。
你是不是被我剛才說的話弄得心煩了?
那件事傷害了你的感情嗎?
你現在看起來很放松。
你好像不太喜歡那樣。
我能看到你的壓力很大。
我知道,那真的令人難過。
你看起來需要一個擁抱,我能抱抱你嗎?
請注意伴侶的反饋。當伴侶接受你的回應時,你們會達到情緒上的協(xié)調,這代表你會體驗到一個與伴侶情感聯(lián)結的時刻。當伴侶不接受你的回應時,你會得到有益的反饋和更正的信息,來幫助你磨煉自己的情緒能力。更多地回應伴侶的感受,會讓你們更加適應深入的情感溝通。這是情感親密的一個重要基礎。
練習“固定溝通時間”
這個練習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對遭遇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伴侶來說,它可能會是個挑戰(zhàn)。每天固定一個特別的時間來與對方交談,跟你的伴侶一起來決定每段談話的時長。你可能想要從較短的時間開始,慢慢增加交談的時間。
我在為夫妻提供情感咨詢時,常常給遭遇過童年情感忽視的夫妻布置這個“作業(yè)”,這對關系疏遠或者缺乏交流的夫妻很有幫助。還有幾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們在這段時間里收獲更多。
一種方法是相互表達自我感受(說出“我感覺”這幾個字),另一種方法是相互核驗對伴侶的看法(說出“我伴侶的感受”)。另外,你們還可以練習垂直提問法。簡單來說,垂直提問法要求你通過對伴侶提問,讓伴侶向內心探尋,并且思考其自我感受和動機。比如,你可以問伴侶:“你現在什么感受?”“當那件事發(fā)生時,你怎么想?”“你為什么用那種方式說話?”這些問題要求你的伴侶關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傳遞事實。
來源:本文內容圖片來自網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延伸閱讀:《走出童年情感忽視:如何與伴侶 父母和孩子重建親密關系》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