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7-6 瀏覽次數(shù):1894
烈日炎炎,知了長鳴,荷花盛開,學士帽在空中起起落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yè)季。畢業(yè)是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大家都趁著這個時候瘋狂一把。各地高中的教學樓出現(xiàn)“六月飛雪”的場面,高三學生們用漫天飛舞的書來緩解寒窗苦讀12年的壓力。而高校的畢業(yè)季,各種搞怪的照片和視頻屢見不鮮,更有甚者,浙江某高校的畢業(yè)生脫掉衣服在學校裸奔。上個世紀那種只是拍幾張如證件照一樣的畢業(yè)留影的畢業(yè)方式已經(jīng)過時,90后現(xiàn)在的口號是“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
心理解讀
就你一個人,你敢把書撕成碎片從教學樓撒下嗎?就你一個人,你敢脫光衣服在校園里奔跑嗎?為什么三五成群的時候,會做出這樣瘋狂的事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看,用群體心理中“去個性化”的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現(xiàn)象。
去個性化是指個人在群體壓力或群體意識影響下,會導致自我導向功能的削弱或責任感的喪失,產(chǎn)生一些個人在單獨活動時不會出現(xiàn)的行為。去個性化是一種自我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狀態(tài)。這個概念最早是法國社會學家G.L.博恩在其經(jīng)典著作《人群》一書中提出來的。后來費斯廷格、紐科姆、齊勒和津巴多等人都對“去個性化”的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
去個性化的產(chǎn)生,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匿名性。在群體行為時,外界很難辨別個體的身份,個體就容易為所欲為,不受控制。二是,責任分散。由于在群體中的匿名性,個體不用獨自一人承擔責任或是接受懲罰。三是,情緒的喚起。在群體中,個體的情緒容易受到群體的影響和帶動。情緒充分喚起,人的意識水平會降低,往往就會做出那些一個人時不會做出的事。
一個人時,沒有人敢在校園中裸奔,那是因為你的身份無處可藏。一群人裸奔,個體的身份被隱藏,即使是被抓住,也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被懲罰,又是在畢業(yè)季這樣的日子里,情緒被周圍的環(huán)境所煽動,我們也就看到了眾人裸奔的這一幕。
“一起做一些我們單獨一個人時不會做的事”的情況不僅僅發(fā)生在校園中,在生活中更是屢見不鮮。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的事件:200名俄克拉荷馬大學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圍觀一個聲稱要從塔頂跳下來的同學。下面的人使勁地喊道“跳,跳……”最后那個學生就真的從塔頂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群體能產(chǎn)生一種興奮感,那是一種被比自己更強大地力量吸引住的感覺。依靠群體的力量能完成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地任務,群體可以克服許許多多的災難與危機。然而,我們不得不看到群體影響的負面作用。在某些群體情境中,人們拋棄道德的約束,甚至忘記自己的身份,這時產(chǎn)生的行為,后果真的不堪設想人類是擁有自我意識的高級生物,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群體行為可能帶來的影響。
了解更多
David G. Myers. 社會心理學(第8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