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3-3 瀏覽次數(shù):1105
在我家豆子四歲的時候,他因為要玩iPad,媽媽不允許,所以他一下子就滾在地上哭鬧,然后媽媽走到哪里,他就跟到那里往地上一躺。媽媽看到他這樣,就拿出一臺手機(jī),對著他拍。
他在哭鬧的過程中偷偷瞄了一眼媽媽,看到媽媽在拍他,他竟然把臉捂起來,說不要拍,哭鬧聲也小了很多。
很顯然,我家孩子不要讓媽媽拍,是因為那一刻,他覺得這件事情蠻羞恥的,他不要別人看到。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養(yǎng)兒育女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也是一件讓我們覺得挺無力的事情,特別是有一些孩子在公眾場合大聲哭鬧,讓父母頭疼不已。
這個時候,父母最應(yīng)該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孩子滿地打滾哭鬧是怎么一回事?
我們看到孩子鬧玩具或者滿地打滾,往往是跟自己的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多一些,很少跟爸爸之間這樣子的。
因為爸爸的規(guī)則感更強一些,但是媽媽因為跟孩子有一種天生的關(guān)系,很容易心軟,孩子就抓到了這一點。
其實所謂心軟,就是人治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規(guī)則來約束彼此的行為。
因此在這里,哭鬧的孩子,往往會配對著五種媽媽。
第一種,是特別講道理的媽媽。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孩子哭鬧的時候,媽媽會在旁邊跟他講道理:“你看這樣那么多人看著不好,那種玩具我們家有很多,你已經(jīng)買了很多了!
那么我們講道理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讓孩子放棄他的訴求。
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在情緒下面,他是很難聽得進(jìn)一些外面的聲音的,就有點像如果有一個人惹了你,你的關(guān)注點就只會在他身上,你要向他表達(dá)你的憤怒,其他身邊的人和事物,都會被你忽略掉。
所以當(dāng)孩子在情緒中間的時候,他的通道是很狹窄的,外面的信息基本進(jìn)不來,因此你跟他講道理等于沒用。
第二種媽媽,是特別苛刻的媽媽。
比如在孩子幼年的時候,他想要什么,媽媽可能并沒有及時滿足他,或者根本就不去滿足他。
在這種情形下面,孩子如果再有什么訴求的話,他第一反應(yīng)可能是不會被滿足的,因此他會用一種更加極端的方式來表達(dá)自己的訴求,因為他覺得好好去表達(dá)的話,是不可能被滿足的。
第三種媽媽,是特別容易同情孩子的媽媽。
有時候孩子摔倒了,我們會覺得孩子受苦了,實際上這件事情只是他成長過程中必然經(jīng)歷的東西。
有一些媽媽跟我說,在孩子滿地打滾的時候,一方面我覺得氣不打一處來,但是另一方面我又特別地同情他。
所以這類媽媽很容易會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感覺到特別心疼難過,忍不住去滿足孩子。
第四種,是一個害怕的媽媽。
什么叫害怕的媽媽?就是她會認(rèn)為,如果我現(xiàn)在滿足孩子的話,那他以后要飛機(jī)、大炮怎么辦?我滿足不了他。
所以很多媽媽在這個時候特別糾結(jié),要不要滿足孩子?其實,這是媽媽放大了自己的焦慮。
第五種,就是非常有偶像包袱的媽媽。
什么叫偶像包袱?就是這個媽媽特別害怕,或者特別在意旁人的眼光。
因此當(dāng)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的時候,她會想到別人會怎么看我這個媽媽,所以她常常會作出妥協(xié),讓孩子得到滿足。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在孩子跟媽媽滿地打滾的時候,他想表達(dá)的是什么?
第一,孩子是在為自己的訴求爭奪權(quán)力。
在哭鬧的過程中間,如果孩子放棄自己的訴求,媽媽的需求就被滿足了;相反,如果媽媽放棄了自己的需求,那么孩子就可能被滿足。
所以首先,這是一個爭奪權(quán)力的博弈。
第二方面,孩子是想用一些極端的手段,引起媽媽的注意。
可能媽媽平時忽略了孩子,所以他的這些舉動,會有點像舞臺上的表演,就是比較戲劇化的,有表演的成分。
第三方面,孩子可能是用這種方式去攻擊自己的媽媽,告訴所有人,你不是一個好媽媽。
那么很多媽媽在這種情形下面,就會感覺到自己被拉下了神壇,覺得我好像不是一個好媽媽了。
因此總的來說,在孩子滿地打滾那一刻,媽媽的感覺是比較復(fù)雜的,也是比較糟糕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會容易踩進(jìn)一些應(yīng)對的誤區(qū)。
比如:
那么在這個時候,我們盡量不要做這些,如果說要教育孩子,那是你的家事,請回家再說。
還有一些爸媽,會在這個時候,拼命的想去承擔(dān)自己孩子的情緒,覺得算了,就滿足他吧。但是滿足的過程中間,他還是會帶著怨恨或者一臉的無奈,覺得孩子怎么一點都不講道理。
因此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媽媽買了玩具給孩子以后,氣沖沖的就走了,然后孩子在旁邊得到了這個玩具,他也沒有任何喜悅的表情。
所以總的來說,這些應(yīng)對方式都沒有很好的效果,下一次可能也會這樣,或者變本加厲。
我們說,一個常?摁[滾地的孩子,旁邊往往配對著一些具有特定特質(zhì)的媽媽,比如喜歡講道理、嚴(yán)厲苛刻、有偶像包袱、或者容易同情孩子、比較害怕?lián)鷳n。
另一方面,在孩子哭鬧倒地的時候,他是在為自己的訴求爭奪權(quán)力,想用一些極端的手段引起媽媽的注意,或者用這種方式去攻擊自己的媽媽。
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情,用16個字來說,就是:合理滿足、規(guī)則前行、情緒抱持、不離不棄。
這16字字訣在我的《家庭教育課》里有詳細(xì)具體的解讀,這里不展開說明了。感興趣的朋友,非常歡迎學(xué)習(xí)一下。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些的話,孩子的這個行為,是一定會有所改善的。
胡慎之,關(guān)系心理學(xué)家。
本文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文章只提供學(xué)習(xí)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
預(yù)約電話: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龍蟠中路329號(陶然苑)203室 (南京電視臺對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東中路奧體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眾號
助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