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2-29 瀏覽次數(shù):1400
阿德勒說:“一切煩惱來源于人際關(guān)系。”
怎么理解呢?
網(wǎng)絡(luò)上是這樣說的:
共同體感覺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夠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換句話說,就是可以在關(guān)系中獲得歸屬感。
當然,這里說的關(guān)系比較廣義,包括親子、親密、家庭、友情、職場......
其實我們一出生,就處在一個很大的共同體中——世界以及宇宙;后來慢慢地,我們在一些小的共同體中生活、工作,比如國家、家庭、公司等等。
如果我們不能在一個共同體中獲得歸屬感,也就意味著,我們在其中不能擁有一段比較好的人際關(guān)系,無法感受到安全,甚至體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所以在這里,我們必須要知道建立一段好的人際關(guān)系(共同體),需要具備的三點:他者信任、他者貢獻和自我接納。
1. 他者信任
信任,是一段關(guān)系的建立前提。
這段時間,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先很好說話的小區(qū)保安或者房東,要求我們回家前必須要測體溫上報,不然的話就會變得鐵面無私,對我們不信任時還會說一些讓人感覺不舒服的話。
也有些房東為了安全起見,不讓外地租客提前回來,就算回來了,也只能先住在酒店。
本來大家是相互信任,相處很好的,但這個時候的情況需要特殊處理,也就可能會觸碰到對方的一些利益。
就像我們和同事、客戶見面,以前都會特別熱情,見面了會一起吃飯喝茶談事情,現(xiàn)在卻連握手都謹慎小心。相處方式不同,難免會有一些心理落差。
所以在這時候,人與人之間需要重新認識一下。
我們要對他人信任,盡量不要因為過度反應(yīng)而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別人,或者不要帶著惡意去揣測別人。
比如一些外賣小哥很幸苦,他們在送餐時會特別附帶一張紙條,詳細標注廚師和外賣員的體溫。
這其實就是一種主動建立信任的方式,同時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因此,我們更多的是對他們有一份敬意,一份謝意。
2.他者貢獻
有朋友說:“孩子不理解不聽話,不讓他出門就哭,還老是抱怨我,時不時還要鬧一下,太折騰了,比上班還要累。”
如果孩子這種表現(xiàn)比較多的話,這有可能是孩子平時對你的信任感不高,或者是不是你在對他的方式上面有點過于苛刻、挑剔了?
就像很多父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需要被我們保護的,有些人甚至會在孩子面前說說他給自己添亂了,那這時孩子是沒有價值的。
如果他對你沒有貢獻的,就會成為你的累贅。
孩子自然而然不愿意成為這樣一個人,于是他會有反抗或者說叛逆的行為。
所以如果孩子不聽話不理解的話,我們就用更多的耐心跟他相處,同時肯定孩子對家庭的貢獻。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家里的地板有點臟,爸爸坐在沙發(fā)上玩手機,媽媽在房間休息。這時孩子就會拿掃把,很認真地掃地。
這時候孩子是不會有“為什么沒有人來幫我”的感覺或者怨言,而且還會很開心。
因為這時候他是對家里有用的,是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的。
同樣的,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共同體感覺,我們應(yīng)該會去思考我能為伙伴做些什么?而不是別人能為我做什么。
3.自我接納和認同
當我們無法真正做到自我接納時,會拼命地提供價值給別人,這樣反而有可能把關(guān)系弄糟,就像有人會拼命去討好。
就像很多的爸爸媽媽,他們覺得只有在不斷幫孩子做一些事情,或者提醒孩子要穿秋褲,或者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不斷地做各式各樣好吃的給孩子的時候才會有價值感。如果孩子不接受,他們就會感覺到很心碎。
那什么是自我接納和認同呢?就是當你做不到一些事情時,你能很誠實地跟自己說:“我確實做不到!
然后盡量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對自己撒謊。
舉個例子,你的工作只能完成80%,但是為了給公司和老板留下好形象,你很積極地扛下了所有的工作,然后回家后和家人朋友大罵公司,抱怨工作壓力太大。
兩種不同狀態(tài)的背后,其實就是不能接納真正的自我,不敢在他人面前表達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清楚且接受自己只有80%的工作能力,并且誠實地跟公司老板表達出來,然后思考怎么樣才能盡最大的努力完成全部的工作,這才是對自我的接納。
如果只是為了留下好印象,假裝自己很厲害,那么到最后你會很辛苦。
那么在這個時間,如果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真的受到很大的影響,其實也是一個重建的機會。
就像我經(jīng)常說的:“危機即機會!
首先,要知道人際關(guān)系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如果你把所有的人都看成可能是給你找麻煩的人,那就比較麻煩了。
要知道人際關(guān)系其實是你的支持系統(tǒng),如果沒有人際關(guān)系,你一個人就會很孤單。
因為,好的人際關(guān)系是可以滋養(yǎng)到我們的。
另一方面人際關(guān)系也是我們的助力系統(tǒng)。
前面談到家里邊小的孩子不聽我的,老人也不聽我的,在這個時候你有沒有邀請他們進行合作?或者你有沒有把他們看成是你的助力系統(tǒng),當成是對你有貢獻的人,還是說你需要去掌控他們?
如果我們帶著一種類似于權(quán)威者或者教育者的姿態(tài)進入到親子關(guān)系里,這就很容易出現(xiàn)緊張的局面。
最后,當有危機時,我們需要和自己身邊親近的人共同面對。因為我們是一個人類的命運共同體。
如果把身邊的人,哪怕是陌生人也看成是你的合作者,那么在這種情形下面,我們在人際關(guān)系中一般不會覺得孤獨。
另外,對于一些謠言或者一些我們看上去好像比較糟糕的的行為,不要去抓著不放。
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一直去攻擊,其實是沒有意義的,相反會讓我們感覺到更多不公的事情、糟糕的事情正在我們身邊發(fā)生。這是很不好的體驗。
有時候,我也會當一下鴕鳥,自動過濾掉很多不好的信息。
這樣,我們可以跟身邊任何一個人保持著合作的狀態(tài),如果到了后來發(fā)現(xiàn)確實無法合作了,我們也可以選擇結(jié)束。
所以不管怎么說,只有當人際關(guān)系是一種滋養(yǎng)的資源,并能從中獲得歸屬感,我們才會愿意去跟他人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關(guān)系。
作者:胡慎之 關(guān)系心理學家
本文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