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12-13 瀏覽次數(shù):1407
從出生起,父母就對子女有著天然不可抗拒的權力。從奶粉到尿布,從衣著到教育,每個孩子的生活都是父母做出的判斷和選擇。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親子關系中所謂的“叛逆”、“不聽話”問題——更多的是子女伴隨成長帶來的自我獨立需求,與父母對于子女生活掌控的權力爭奪。父母對于子女的權力是要有界限的,隨著子女的成長父母要逐步放權給子女——在家庭教育中要有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要有界限意識。
1、沒有原則的快樂教育
很多家長都堅持“快樂教育”,盡可能滿足孩子,即便有原則,也總是被孩子的哭鬧或是撒嬌而“朝令夕改”。很多家長以為這就是在“尊重”孩子。
其實不然,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尊重不是天生就應該擁有的東西,是需要通過努力、負責的行為爭取來的權利。盲目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會使得他自我意識過早膨脹,試圖操縱一切,對其個性形成十分不利。
2、過度保護孩子
現(xiàn)在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疼愛有加,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給孩子。但家長是否想過,過度的保護和溺愛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及以后的各方面發(fā)展都不利。是不是經(jīng)常有這樣的場景,一摔倒就抱,一哭就抱,每天有人伺候著穿衣喂飯,不讓孩子做一點事,生怕孩子磕著碰著。
我們的孩子總有一天要成為成年人,他需要在社會上獨立生活,而所需的生活經(jīng)驗,都需要由自己去習得。
他們如果要玩泥巴,我們就讓他們玩,大不了再洗一次衣服;他們如果想玩水,我們也不要覺得會浪費水,大不了再擦擦地;他們如果能學會正確使用生活工具,我們也可以嘗試放寬界限。
小孩子需要這樣的機會,大孩子同樣需要。我們可以讓即將上大學的孩子學會洗衣服、做飯,不妨鼓勵孩子自己做出關于未來的選擇,也應該在適當?shù)臅r候“退居二線”,讓孩子去過好自己的人生。
3、剝奪孩子犯錯的機會
錯誤的背后其實也是孩子在試圖“解決問題”,家長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哪些錯誤不能替孩子預防?哪些錯誤需要家長提前防止?這些需要夫妻倆商量提出一個“界限”,而不是全部出手相助。
很多時候,父母預知到了風險和錯誤,提前幫助孩子避免了,結果造成孩子永遠體會不到自己行為的后果,孩子不受到教訓,就不會吸取教訓,將來闖大禍的可能性會增高。
總擔心孩子犯錯,總想為他們安排周全,這樣的父母自己很辛苦,孩子也會不開心。經(jīng)歷過風雨的人,在以后的道路上一定會走得更加踏實和穩(wěn)健。所以,何不給孩子一個犯錯的空間,把犯錯的機會還給孩子?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網(wǎng)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