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12-29 瀏覽次數(shù):4163
李陽瘋狂英語風靡全國,許多聽過的人都說,受到外向的李陽的感染,聽后終于可以放開自己,受益匪淺。
我們都有這樣的印象,那些性格外向的人,在“說”外語上比性格內(nèi)向的人進步要大一些,這就是因為外向的人心理要開放一些,更容易與人交流,也更容易接受外語這一“新生事物”。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個時候到中國來的外國人還很少,我的一位性格很外向的同學,為了練習英語口語,專門在公園、街上找外國人說話。據(jù)他自己說,進步非?。所以我們可以說,學好外語的第一步,應該是克服心理上的障礙。
一位在縣城長大的咨詢者對我說,他在武漢市生活了近二十年,卻沒有學會說武漢話,也不愿意說普通話,不管在哪里都是一口的家鄉(xiāng)話。我問是什么原因,他自己分析說,肯定不是智力原因,因為他拿工科博士學位也沒覺得怎么吃力。他覺得可能是因為,在他們家鄉(xiāng),人們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認為,一個從這個縣城出去的人如果說省城里的話或者普通話,就是忘本,就是“崇洋媚外”,就是看不起父老鄉(xiāng)親?赡苁撬麅(nèi)心深處比較認同這些看法,所以變成了學習另外一種方言的障礙。
語言和我們最深的心理結構是一樣的。通過語言,我們能夠最好地了解一個人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比如一個在學習外語上有困難的人,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他可能是一個相對封閉的人之外,我們還可以猜測,他可能還是一個有自戀傾向的人。自戀就是愛自己,愛自己的一切,不管它是好還是壞。
在學外語方面,就可能是:我說的是世界上說的人最多的語言,我沒有必要學其他語言;學好了外語就是改變了我自己,而我不愿意改變我自己,因為我是最好的。這些想法我們在大多數(shù)情形下不一定能意識到,它隱藏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不動聲色卻發(fā)生著巨大的作用。
學習任何一門技能,并且把它學好,其意義絕不僅僅局限于掌握了一門技藝而已。這門技藝帶給我們的全新的生活體驗,已經(jīng)導致了我們整個人格的震蕩。它既是我們因為改變和超越了自己而產(chǎn)生的有益的結果,也是我們醞釀下一次改變的巨大推動力。我們就這樣在成長的道路上行進著,一路上會有很多的艱辛,但卻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悅。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掌握多種語言的人可以更好地與人交流,這一點大約沒有人會提出疑問。深層心理學認為,如果沒有明顯的智力上的問題,學習某一樣技能有困難,可能是潛意識里不愿意學好的表現(xiàn),不愿意學好又是因為想逃避由這一技能所導致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改變。從學外語這一個例子來說,學不好是因為不愿意學好,不愿意學好是因為不想跟更多的人更好地交流,不愿意交流是性格封閉的人的顯著特點。
當然,并不是所有外語不好的人在表面上給人的感覺是封閉的,但是如果他找心理醫(yī)生談一談,在醫(yī)生的幫助之下,他自己最后可能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在他開放的外表之下,隱藏著一顆封閉的和孤獨的心。正是這一顆孤獨的心在回避著很好地掌握一門外語所可能面對的全新的交流體驗。
本文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