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9-20 瀏覽次數(shù):1405
好的心理醫(yī)生,可以像鏡子一樣折射出自己,幫助我們更加清晰的看到真實的自己。更加確切的說,好的心理醫(yī)生與來訪者是平面的,可以讓來訪者將他內(nèi)心關系“內(nèi)在的小孩”和“內(nèi)在的父母”投射到外在的關系,由此我們能夠理解自己。
其實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理解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有可能也會反對這件事情,因為你自認為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但改變是無法發(fā)生,無論怎么努力,自己永遠是原地踏步。
理性知道的不是理解,真正的理解,是感性的理解,肉體的理解,在理解的那一刻,你的大腦,神經(jīng),都在顫動。仿佛你又回到那個問題的中心,體驗自己的問題是怎樣的發(fā)生,但同時我們也明白自己已經(jīng)不是當時那個小孩,你沒必要像過去一樣用自我欺騙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在受傷。于是,好的改變自然發(fā)生了。
一把成長的責任推卸到親人身上
在心理治療中,來訪者將心理醫(yī)生視為自己童年關系中重要的人物。他的強烈情緒也會被喚起,無論是來訪者的仇恨,內(nèi)疚還是憤怒,心理醫(yī)生只會給予來訪者的愛與寬容 ,而不是像他童年的人物一樣來傷害他,這樣的過程來訪者的心結就會被化解,治療效果就會產(chǎn)生。
不過除了心理醫(yī)生,我們不能讓別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二每一次的迷戀都是認清自己的最佳時機
我們小心翼翼的去對待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強烈的愛和強烈的痛一次次的撕裂。愛不是幸福和快樂,愛的是強迫性的重復。我們習慣將自己所強迫性的內(nèi)容成為自己得原則和根本,可改變的事情是有利于自己傷害他人的認定,這一段關系中的強迫是實質(zhì)化的行為。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把這段關系當做鏡子,認識自己和整理自己的鏡子。
最后,別人的認定永遠是狹義的,可改變,他們把自己有利于自己的一部分去魔化他人,以創(chuàng)建自身與自己美好的鏈接。自己真正理解的是我如何去處理,而不是下定義的為自己貼上標簽。
作者:十月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