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8-27 瀏覽次數(shù):2095
不存僥幸心理,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眾所周知,人類即使再聰明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無缺。正如所有的程序員都不敢保證自己在寫程序時不會出現(xiàn)錯誤一樣,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這也是墨菲定律一個很重要的體現(xiàn)。
想取得成功,我們不能存有僥幸心理,想方設(shè)法回避錯誤,而是要正視錯誤,從錯誤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讓錯誤成為我們成功的墊腳石。關(guān)于這一點,丹麥物理學家雅各布·博爾就是最好的證明。
一次,雅各布·博爾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但他沒有像一般人那樣一味地悲傷嘆惋,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起了滿地的碎片。
他把這些碎片按大小分類稱出重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時,這些碎片的重量之間表現(xiàn)為統(tǒng)一的倍數(shù)關(guān)系,即較大塊的重量是次大塊重量的16倍,次大塊的重量是小塊重量的16倍,小塊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
于是,他開始利用這個“碎花瓶理論”來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給考古學和天體研究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實上,我們主要是從嘗試和失敗中學習,而不是從正確中學習。例如,超級油輪卡迪茲號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沿岸爆炸后,成千上萬噸的油污染了整個海面及沿岸,于是石油公司才對石油運輸?shù)脑S多安全設(shè)施重加考慮。還有,在三里島核反應堆發(fā)生意外后,許多核反應過程和安全設(shè)施都改變了。
可見,錯誤具有沖擊性,可以引導人想出更多細節(jié)上的事情,只有多犯錯,人們才會多進步。假如你工作的例行性極高,你犯的錯誤就可能很少。但是如果你從未做過此事,或正在做新的嘗試,那么發(fā)生錯誤在所難免。發(fā)明家不僅不會被成千的錯誤擊倒,而且會從中得到新創(chuàng)意。在創(chuàng)意萌芽階段,錯誤是創(chuàng)造性思考必要的副產(chǎn)品。正如耶垂斯基所言:“假如你想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準備!
現(xiàn)實生活中,每當出現(xiàn)錯誤時,我們通常的反應都是:“真是的,又錯了,真是倒霉!”這就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可以逃避“倒霉”、“失敗”等,總是心存僥幸。殊不知,錯誤的潛在價值對創(chuàng)造性思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人類社會的發(fā)明史上,就有許多利用錯誤假設(shè)和失敗觀念來產(chǎn)生新創(chuàng)意的人。哥倫布以為他發(fā)現(xiàn)了一條到印度的捷徑,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開普勒發(fā)現(xiàn)了行星間引力的概念,卻是偶然間由錯誤的理由得到的;愛迪生也是知道了上萬種不能做燈絲的材料后,才找到了鎢絲……
所以,想迎接成功,先放下僥幸心理,加強你的“冒險”力量。遇到失敗,從中汲取經(jīng)驗,嘗試尋找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柯魯?shù)隆な访芩乖f過:“對于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每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背晒φ咧猿晒,只不過是他不被失敗左右而已。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沖垮,一個9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沖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剎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8年級畢業(yè)了,因為阿肯色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就讀,但家里沒有那么多錢。那時,母親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男孩復讀一年,她給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
1933年夏天,家里湊足了那筆費用,母親帶著男孩踏上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親靠當傭人謀生。男孩以優(yōu)異的成績讀完中學,后來又順利地讀完大學。1942年,他開始創(chuàng)辦一份雜志,但最后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的郵費,不能給訂戶發(fā)函。一家信貸公司愿借貸,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chǎn)作抵押。母親曾分期付款好長時間買了一批新家具,這是她一生最心愛的東西,但她最后還是同意將家具作為抵押。
1943年,那份雜志獲得巨大成功。男孩終于能做自己夢想多年的事了:將母親列入他的工資花名冊,并告訴她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母親哭了,那個男孩也哭了。
后來,在一段反常的日子里,男孩經(jīng)營的一切仿佛都墜入谷底,面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男孩感到已無力回天。他心情憂郁地告訴母親:“媽媽,看來這次我真要失敗了!
“兒子,”她說,“你努力試過了嗎?”
“試過。”
“非常努力嗎?”
“是的!
“很好。”母親果斷地結(jié)束了談話,“無論何時,只要你努力嘗試,就不會失敗!
果然,男孩渡過了難關(guān),攀上了事業(yè)新的巔峰。這個男孩就是馳名世界的美國《黑人文摘》雜志創(chuàng)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3家無線電臺的約翰·H.約翰森。
事實上,得失本來就不是永恒的,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矛盾共同體。記得有一本雜志曾歸納出關(guān)于失敗的優(yōu)勝可能:失敗并不意味著你是一位失敗者——失敗只是表明你尚未成功。
失敗并不意味著你一事無成——失敗表明你得到了經(jīng)驗。
失敗并不意味著你是一個不知靈活性的人——失敗表明你有非常堅定的信念。
失敗并不意味著你要一直受到壓抑——失敗表明你愿意嘗試。
失敗并不意味著你不可能成功——失敗表明你也許要改變一下方法。
失敗并不意味著你比別人差——失敗只表明你還有缺點。
失敗并不意味著你浪費了時間和生命——失敗表明你有理由重新開始。
失敗并不意味著你必須放棄——失敗表明你還要繼續(xù)努力。
失敗并不意味著你永遠無法成功——失敗表明你還需要一些時間。
失敗并不意味著命運對你不公——失敗表明命運還有更好的給予。
那么,期待成功的你,不要再被一時的失敗左右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吧!
整理:十月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