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8-11 瀏覽次數(shù):1455
人是需要社交的群居動物,而你卻偏偏是個例外。
在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說,在人的一生,我們就是在與各種人不斷發(fā)生聯(lián)接中度過的,我們在這種交往中收獲成就感、收獲愛情、收獲朋友……但是有時候,因為社交恐懼癥作祟,原本正常的社交卻會發(fā)展成為一種“酷刑”。
其實,對于社交懷有畏懼、緊張情緒都是正常的,我們也都曾在一些社交情景中或多或少感到不自在,這種情景有可能體現(xiàn)在公開演講時的惴惴不安,或者是與領導初見時的局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樣的情緒是再常見不過的。但是,當這種情緒發(fā)展到嚴重干擾生活心理狀態(tài)時,那就是一種心理障礙了,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癥是指對特殊的人群發(fā)生強烈恐懼緊張的內心體驗和出現(xiàn)回避反應的一類恐慌癥,故又稱為“見人恐懼”。這類病人平時不接觸人群,見到自己父母等熟悉親近的人,無恐懼緊張現(xiàn)象。一旦遇到陌生人、異性、上級領導甚至馬路上的行人就會恐懼緊張,出現(xiàn)拘束不安、焦慮不寧、手足無措、面紅耳赤、心悸出汗、頭昏嘔吐、四肢顫抖等身心異常反應。同時本人想方設法加以回避,脫離現(xiàn)場,躲避人群,以求減輕心理不安。社交恐懼癥如不及時治療,癥狀會逐漸加重,最后發(fā)展到不敢外出,拒絕出席一切群體社交活動,內心異常痛苦憂郁。在社交恐懼癥的支配下,我們的內心還會被其他諸如尷尬、羞恥、壓抑等負面情緒所籠罩,就這樣,無力排遣的恐懼感會如吃人的怪獸一般一點點將我們吞噬。
江華是在南方一個省會城市上的大學,畢業(yè)后獨自一人來到了北方工作,因為剛剛過來不久,他沒有相熟的朋友,也還在適應北方的生活。最近江華感到非常煩悶,因為在與同事接觸時,他總會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暈、驚慌失措,他不敢在辦公室走動,因為他總覺得自己的走動會引來其他同事的關注;在溝通工作時,他寧愿選擇社交軟件與同事聯(lián)系,也不愿意與同事面對面交流——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更希望一點交流都不要出現(xiàn);他排斥開會,擔心領導讓他發(fā)表意見;他不想跟同事一起吃飯或聚會,他總覺得別人在背后對他指指點點……上學的時候,江華也并不開朗,總是獨來獨往,但是他覺得這是個人習慣,那時候并沒有覺得跟人交往是這么痛苦。慢慢地,對于他來說,上班也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兒。每天早早醒來就躺在床上拖時間,不想出門去上班,總是在想如果能辭職該多好;如果能在家里工作、不用到公司坐班該多好……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江華已經(jīng)患上了中度的社交恐懼癥,對于正常人際交往的恐懼已經(jīng)達到了病態(tài)的程度。如果再逃避下去,很可能會變成逃避社會交往、隔離人群的重度社交恐懼癥患者。
是的,面對社交恐懼,我們往往會產(chǎn)生“逃”的想法,“逃”是人在面對害怕、恐懼的事物時本能的做法。但是,逃避這一做法對于其他恐懼癥或許有暫時避免刺激的效果,但是對于社交恐懼癥患者來說起到的很可能是反作用——它讓社交恐懼癥患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自我否定意識和羞恥感,看著別人在社交場合呼朋引伴、侃侃而談,游刃有余地處理各種問題,而自己卻猶如落荒的逃兵,不戰(zhàn)而逃。一時間,挫敗、消極和羞恥感讓我們自覺痛苦難堪。這恐怕就是社交恐懼癥最令人痛苦的地方了。
這樣的描述并沒有夸大事實。在現(xiàn)實中,社交恐懼癥所帶來的痛苦與無力感其實更嚴重。不僅如此,為了緩解社交恐懼癥給自己造成的干擾,社交恐懼癥患者有很大概率選擇酗酒等方式來麻痹自己,長期籠罩的壓抑感、靠酗酒或其他方式來麻痹自己的無力感……這無疑不是對一個人自尊心的摧殘。
而最可怕的是,社交恐懼癥在生活中常常會被人們忽略。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人類的歷史長達300萬年,而人類對內心世界的探索歷史卻只有短短幾十年,很多非專業(yè)人士都對心理疾病了解粗淺或者一無所知,更多的時候還會產(chǎn)生誤解,用歧視的眼光看待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更何況,恐懼社交成疾往往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也會給社交恐懼癥人群帶來難以言喻的羞恥感,他們羞于向周圍的人坦承自己的心理障礙:試想一下,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聽人說“我有恐高癥,不能站在窗邊”“我是密恐,別讓我看什么空手指的圖片”,你什么時候聽到有人說“我有社交恐懼癥,害怕跟人說話,不敢在人前出現(xiàn),有聚會千萬別叫我”?
社交恐懼癥患者的自我壓抑往往會加重心理障礙,如果能夠對自己和親近的人承認自己在社交中容易怯場、害羞,可能心理壓力就會小很多。
整理:十月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