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7-27 瀏覽次數(shù):1497
現(xiàn)在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原生家庭會給我們帶來的成長的同時還伴隨缺陷,這些步驟的實施決策者依然需要我們自己獨自完成。當我們能夠意識這道層面上,你會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建立起自信和自我價值。
一“釋放內(nèi)心的悲痛和憤怒”
在人生中對于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多數(shù)會選擇原諒進行淡忘。尤其是父母,是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聲稱原諒父母的人,他們的狀態(tài)并沒有因為原諒而有絲毫的改善,依然沉浸在為自己難過。
原諒的舉動并沒有給他們生活帶來本質(zhì)的,持久的改變,其中有些人可能心里更加不舒服。可能還會陷入原諒這件事我也做不好嗎?還是我不夠?qū)捜荩?/span>
我們可以原諒傷害自己的父母,但也應該在理清自己的情緒之后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在面對遭遇首先需要去發(fā)泄憤怒,需要哀悼我們從未得到過的渴望。
《我們都很好》這部電視劇導演在很大的層次上用了心理學知識。在老三面對這么多的不公平時,她首先是表達了對渴望中需要的得到母愛和父愛的宣泄,情緒的表達。彈幕上,有很多人留言說:永遠不會去原諒這樣的父母,甚至有人把原諒當成了忽視。
原生家庭給給我們帶來的缺陷,是不該忽視的。你的忽略只會讓你陷入一個家庭的怪圈當中。當后面老三從內(nèi)心感受真真的去原諒了自己父親,也是這部電視劇最精彩的謝幕。
二“作為一個成年人”感受自己的行為,觀點
當你一直把自己的父母當做你絕大部分的人生決定基礎時,你正在放棄自己的自由的選擇權。
大部分成年人都會與父母在情感上建立聯(lián)系,如果我們問:你可以完全不受父母的影響,產(chǎn)生只屬于自己的想法,行為和感受嗎?少數(shù)人回做出肯定的回答。
一個健康的家庭中,孩子與父母能夠建立一定的情感是有益的,會令孩子產(chǎn)生歸屬感,但是哪怕再健康的家庭里也有可能會過頭了。
我看到了一份有趣的問卷,大家可以填寫一下,了解你的感受和行為之下的觀點。
在我和父母的關系中,我有如下的觀點:
1讓父母高興是我的責任
2讓父母自豪是我的責任
3我是父母的全部
4我沒有父母活不了
5父母沒有我活不了
6如果我對父母據(jù)實相告(離婚,同性,等)就等于要了他們的命
7如果我與他們抗爭,我就會永遠的失去他們
8如果我告訴父母他們傷我多深,他們將永遠不理我。
。。。。。。。
如果這些觀念你有四條以上適用,那么你正處于父母糾纏的關系之中。只有面對自己,找回自己與父母中間的直覺和思考,嘗試爭取自己人生的決定權力。每個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補丁,自信昂然的建筑未來。
作者:尤來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