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上课忘穿内裤被老师摸到高潮-俄罗斯大胆少妇bbw

南京曉然心理咨詢專注南京地區(qū)心理輔導,是您身邊專業(yè)、貼心的心靈伙伴!

首頁 / 心理文章

讓我痛苦的是,我被騙了

發(fā)布時間:2019-7-24 瀏覽次數(shù):2589



1.

我們都被騙了什么


我先講三個關于“欺騙”的真實故事。


故事一:


大約四年多前,我父親來我上班的城市看我。他不是第一次出遠門,也不是頭一回來我這。但是在火車站,他被小超市的壞老板騙走了一千五百塊錢。


事情的經過是:我父親下車后想提一箱牛奶給我,于是進了那家超市,結果交錢時老板說我父親的行李包把一個裝著玉鐲子的盒子打翻了。而當時也確實有東西從柜臺上掉了下去。老板撿起盒子,讓我父親確認打翻的后果——玉鐲子有一個明顯的裂縫。超市里的幾個人圍了過來,威脅我父親花一千五百塊錢買下了那個有裂紋的“玉鐲子”。


拿著鐲子回到我的住處,我父親那一整天都沒有吃什么東西,像是就在那一天,突然老了。



故事二:


我有一位來訪者是一個休學的大二男生。他帶著點興奮勁兒告訴我他在認真服用抗抑郁藥,并且說大夫的診斷書上建議他在服藥治療的同時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于是他找到了我。他的興奮讓我覺得抑郁對他而言好像真的是挺不錯的一件事。


而他的抑郁是因為突然發(fā)現(xiàn)他的父母早在十多年前就離婚了,只是一直騙著他。他不能接受,因為這十多年來明明他們還是生活在一個家里;他不能接受,因為父母居然是合起伙來騙自己的,就為了他考大學;他不能接受,因為現(xiàn)在已經成了既定事實,他的父親早已經和另一個女人結了婚,還有一個四歲多的小女兒。


我突然聯(lián)想到另一個來訪者被自己的母親拿著父親的手機欺騙的事:為了高考,他的母親隱瞞了他父親在外地突然去世的真相,一直拿著丈夫的手機跟孩子發(fā)短信……


故事三:


上大學那會兒,同寢有一個挺樸實的小姑娘,真的算是各方面都一般,暫時也還沒有男朋友。


某天,她開心地跟我們宣告:終于戀愛了。男生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人物”,還據(jù)說對她很好。


就那么過了兩三個月,有天晚上她突然坐起來嚎啕大哭,我們也被嚇壞了,趕緊地關切她怎么了。她從帳子里伸出手機,我們看了那條確實錐心的信息:


“對不起,因為越接觸得深我越知道你是好姑娘,所以我不忍心再騙你了。我跟你在一起,只是為了多接近小A(同寢姑娘的小老鄉(xiāng)),希望你大人大量,別責怪小A,我不想再繼續(xù)傷害你了,我們分手吧!


那一晚上,好像我們六個人關乎青春的夢都碎了一般。



2.

我們都痛苦什么


 痛苦的是:欺騙者觸發(fā)了我們的認知失調


父親被玉鐲子騙了的那天,我也幾乎一夜未睡,我那個一直高高在上、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父親,居然被市井中那么低俗拙劣的手段給騙了。我心疼的不是一千五百塊錢,我心疼的是父親那塑造了大半輩子的偉岸形象。




好像在青春期都沒能被我推翻的父親權威,被這件事給挑戰(zhàn)了。


而他既然是我心目中的那般高大,又怎么輕易就成了騙子的目標?


當前,大部分的心理學研究者都同意:欺騙是在明知真相的情況下故意對事實進行隱瞞、歪曲或憑空編造虛假信息以誤導他人的行為。


那也就是說,騙子似乎在某種意義上刻意彰顯了他們比我們高明又堅定的地方,就是我吃定你了,你能把我怎么樣?


所以讓我痛苦的是,這件事讓我認知失調了,同時這樣的認知失調引起了我強烈的不適感:


我怎么才能接受“父親并不是萬能的”這個事實?要多久我才能接受這件事的發(fā)生與我慣有的認知并沒有完全矛盾?


1957年費斯廷格提出的認知失調論,到現(xiàn)在也還是能解釋很多的心理現(xiàn)象。就比如,典型的認知失調群體——吸煙者。吸煙是傷害身體的,那么就抓緊戒煙?戒煙是痛苦的,那么默默持續(xù)著?其實吸煙也不一定就致癌的不是么,所以戒煙干嘛呢?


終究,我們不過就是想找一條能讓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平衡、一致起來的路子。找不到,就陷入痛苦的情緒狀態(tài)當中。被欺騙這件事,一樣的道理,我們的痛苦期,也就是一種認知失調期。


 痛苦的是:欺騙者讓我們的記憶成了假的


我的來訪者想讓他的抑郁一直一直持續(xù)下去,這樣他就可以一直休學。休學有什么好的呢?休了學,他就成了這個家里的一個“瘡”,誰也趕不走,誰也治不了?傊拔以谶@,你們就別想痛快地過自己的小日子,你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他這么憤恨干什么?因為他可不想只有自己是痛苦的。而他痛苦的是要抹去、推翻這十多年腦海中所有的記憶,談何容易?




心理學家Perner在1991年得出欺騙具有三個重要的特點:有意性、策略性(或手段性)和信念性。其中:


有意性是指欺騙是人們有意識的活動;


策略性(或手段性)是指欺騙是欺騙者利用策略或方法來誤導他人行為的活動;


信念性是指欺騙來源于對錯誤信念的理解,意圖培養(yǎng)他人的錯誤信念,以至于使他人產生錯誤或進入誤區(qū)。


所以,來訪者的父母們成功地運用了上述三種策略,讓他的記憶成了錯誤、沖突織就的破網。在他的信念里:他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也許不幸福、不完美,但存在。


現(xiàn)在,記憶成了假的,那么他的人生也就成了假的。


 痛苦的是:欺騙者讓我們陷入了自我懷疑


同寢的姑娘,接下來的三年都沒再建立親密關系,不是沒人再追她,只是她總是覺得,自己確實不值得擁有什么美好的情感,因為毋庸置疑,自己就是不夠好。


這是什么邏輯?對,是對欺騙者的認同,進而陷入自我懷疑。


還有一種更可怕的認同,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就比如,近來網絡上熱議的“PUA”,一場針對女性的騙子盛宴,騙錢又騙情。而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女性在發(fā)現(xiàn)真相之后居然祈求不要對騙子進行懲處。因為她們寧愿相信這世上還有人那么地夸獎她、贊美她、欣賞她,也不要去相信這一切都只是對方沖著利益來的。


說到底,她們自己也從來沒覺得自己是美好的。


心理學研究指出,自我懷疑與自我價值、自尊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而其中,自我價值包括兩個方面:自我悅納和自我勝任。自我悅納是將自己作為一個社會客體進行評價,也就是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自我勝任是對自己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評估。而且,自我勝任又是自尊決定性的、獨特的維度。那么簡單說,自我懷疑就是對自己勝任力的一種質疑。包括,不能勝任關系中的角色。


這便也是極為痛苦的事之一。



3.

我們都會被騙的


我想你應該會是與我相似,在得知被騙的下一秒,數(shù)遍了騙子的祖宗八輩,也罵了自己八百遍,怎么如此愚蠢?怎么如此遲鈍?怎么如此不幸?


可是親愛的,其實我們也沒有看起來的那么好騙,我們也沒有說起來的那么癡傻,我們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了騙子的目標。



只是因為,我們對生活還有一些期待和向往,所以被有心的人暫時拿捏住了咽喉;只是因為,我們對人性的底線還有一絲真善美的希望,所以我們在危機到來前甚至不相信會發(fā)生這么過分的事;只是因為,我們不太擅長咄咄逼人,所以很多時候默默吃了些啞巴虧。也或者,面對善意的謊言和欺騙,我們自己還不愿意戳穿。


這些因素讓我們眼下某刻成了某件事的受騙者,并不是就證明我們愚笨到被人玩弄的地步。


其實欺騙是人類社會中很普遍、很常見的行為,自人類起源,就已經存在。這里普遍和常見的意思,就是有很多欺騙行為充斥在時時處處,也同時就意味著,我們都會被騙,只不過有大小區(qū)別。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至今仍然對學前兒童何時、如何發(fā)展出欺騙行為感興趣。


連學前期兒童都能做出欺騙行為,又何況成年人?


其實,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欺騙行為的發(fā)展,本身是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狀態(tài)的其中一項判斷指標。


何為“心理理論”?


簡單說,就是兒童對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tài)(如需要、信念、意圖、感知、情緒等)的認識,并由此對相應行為做出因果性的預測和解釋。心理學家們之所以把我們關于心理的知識稱之為心理理論,是因為他們認為常人的心理知識是由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心理因果關系組成的前科學知識體系。也就是雖然無法直接觀察到,但能根據(jù)這個知識體系對人的行為進行解釋和預測,而這個知識體系就像科學理論一樣,有其產生、發(fā)展和成熟的過程。


孩子們會做出欺騙行為了,為什么就代表著“心理理論”發(fā)展了?很簡單,因為說明他們懂得如何去誘導別人順著自己的意思形成錯誤的信念了,這來源于他們對他人認知和行為的預測、解釋。


我們的周遭世界,有太多的原因可以成為欺騙存在的理由,所以我們也大概率暴露在被欺騙的可能性情境之中。我們痛苦于欺騙所造成的物質損失、情感損耗,正是因為我們被欺騙者調動出了認知失調、造成了我們情感和記憶的錯碼甚至導致了我們的自我懷疑。


但終究,我們沒必要為欺騙者隨機使出的伎倆去顛覆自己的人生。


有了認知失調,我們才會意識到去調整自己的認知和行為達到平衡;有了記憶錯碼,總好過我們永遠陷在泥潭;有了自我懷疑,我們便可以更早更好地去意識到我們還需要追求什么進步。


欺騙很可惡,被欺騙很痛苦,走出欺騙就是晴天。



作者:一葉舟  心理學本碩,專業(yè)學習12年,國家二級咨詢師,二寶媽媽,潛心從事心理咨詢工作。



文章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網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微信掃一掃,開啟免費咨詢

預約電話: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龍蟠中路329號(陶然苑)203室 (南京電視臺對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東中路奧體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眾號

助理微信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南京地區(qū)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