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6-19 瀏覽次數(shù):1690
前段時間一個女生跟我吐槽,她說:“劉老師,我們班有個男生太奇葩了!
我說:“怎么了!
她說:“值日的時候擦黑板,一只手拿著餐巾紙捂著鼻子,另一只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著黑板擦,另外三根指頭勾成漂亮的蘭花指。邊擦還邊說,好多灰。值日就擦了一個黑板。我感覺跟他在一起,我才是個爺們,F(xiàn)在的男生怎么這么‘娘’?”
這是個好問題,但不是個簡單的問題。
男生娘,指的是一個男性身上具有過多膽小怯懦、陰柔造作的特質。而缺乏果斷剛毅、勇于擔當?shù)年杽傊畾狻?/font>
目前看來,這股去性別的勢頭正愈演愈烈。甚至有人稱之為“男孩危機”。
這場危機是怎么引起的呢?我想從教養(yǎng)方式、家庭分工、學校教育、娛樂這幾個角度來說一說。
1.
迷戀控制的養(yǎng)育者
我們家寶寶玩得很瘋,經常臟得像滾過泥地的小豬一樣。把家里搞得一團糟也讓她們樂此不疲。衣服要常換,也非常難洗。抱她們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抹點什么東西在你衣服上。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是常有的事。老母親每天收拾的時候,都要念三字真經“親生的”來平息想把她們扔掉的念頭。
獎勵老母親忍受這些麻煩的戰(zhàn)利品是,她們都很勇敢,而且運動能力非常發(fā)達。
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的運動處于明顯受限的狀態(tài)。因為家長怕臟、怕累、怕麻煩。家長好像承擔不起孩子的任何一點閃失。這里不許去,那里不能碰,生活就是一個巨大的禁止符。
我們喜歡怎么夸獎孩子?“乖、懂事、聽話、不調皮!碑斘覀冞@么去要求一個男孩的時候,是泯滅天性的。
這種主動閹割男孩冒險、探索精神的教養(yǎng)方式,往往是很多家庭最喜歡的。因為這是教育男孩的“方便法門”。一個男孩的成長過程會制造很多麻煩,也會給他自己帶來一些危險。而加強控制可以減少麻煩和危險。
很多小男孩,乖巧安靜,衣服一塵不染,說話輕聲細語,儼然一個“小公主”。這顯然是投射性認同了父母親對于控制的需要。
如果一個男孩太具有男性氣概,他會傾向獨立和冒險,這是家長們不能忍受的。我們喜歡掌控孩子的人生。好像我們家長對教育的集體潛意識,并沒有過渡到文明社會一樣。
很多在社會分工和家庭生活中,受輕視的時候養(yǎng)育者,就尤為強烈地想控制孩子,以彌補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沒用”的心理體驗。
其潛意識完成了一條鄙視鏈的建設,我沒用,但是我不想改變了。如果我創(chuàng)造一個比我更沒用的人,我就有用了。被壓抑的潛意識,會尋求表達的機會,尤其當你面對一個弱者的時候。很多媽媽就是這么做的。
2.
父親缺席,母親孤立
媽媽們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因為爸爸們參與孩子成長的過程實在太少了。當他們發(fā)現(xiàn)陪孩子很重要的時候,孩子對父愛的渴望可能早就熄滅了。
男孩的成長需要經歷兩個階段,從對媽媽的認同走向對爸爸的認同。他們如果缺乏男性參照系。就有可能一直處于對女性的認同階段。
所以他們身上可見更多的女性因素:細膩、溫柔、乖巧、體貼、敏感。這當然也是很好的品質。但是如果一個男孩身上只有這些女性特質,就難免看起來很“娘”。
有一次,我?guī)е鴮W生們出去旅游,途中有個女生被石頭擦破了一點膝蓋。有個男生驚呼,你流血了,你最好包扎一下,不能碰水了,要不會發(fā)炎的。其緊張程度,好像這女生腿斷了。
我相信這種小題大做的關心,他一定是習得的。說明長期有人給他投射這種信息,你很弱,你很容易受傷,你需要保護。
他的養(yǎng)育者真正的愿望是:你需要我,所以你不能離開我。
男孩子若長期接受這種訓練,還能妄想他有什么男子氣概嗎?
每一個男孩的父親可能都要警惕,如果你不理解、愛護妻子,那么她想要的這些,她會轉向孩子身上去尋找。她會與孩子建立一個穩(wěn)固的聯(lián)盟,對抗你。你的形象很可能是為了照顧孩子她不得不湊合過的渣男。她的口頭禪可能是,不要學你爸。孩子就很難認同你。
反過來,如果你能讓妻子感覺到你跟她才是一伙的。她就有可能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高大的父親形象。然后,你陪伴孩子,把他帶入男人的世界就很容易。
3.
教育是集體閹割
大多數(shù)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已經非常不利于男孩天性的發(fā)展,教育更是火上澆油。因為教育首先需要一種聽話的品質。那些活潑好動、膽大妄為的男孩子,可能天賦很好,但是他們從一開始就被教育系統(tǒng)剔除出來,做了反面教材。
閨蜜的兒子因無人照料,兩歲多就送到幼兒園托班,因為小,活潑好動。幼兒園老師說,你怎么這么蠢,好好坐著都不會;貋硭齼鹤訂査簨寢,蠢是什么意思?聽得她淚眼婆娑。
很多男孩的教育生涯是從大量的負面標簽開始的:“好動、莽撞、攻擊、難管理!边@些都是教育極力想銷毀的東西。我們喜歡一個個少年老成的“小大人”。
懂事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說明他必須過早地適應成人的框架。而這些框架的制定是為了大人管理的便捷。孩子需要這些嗎?不重要!
這不僅在銷毀男子氣,更是在銷毀孩子的童年。
或許我們的教育真該好好面對這個問題,如何去引導和發(fā)展男孩子富于冒險、探索、勇敢、果斷、剛毅的特質。而不是為了方便管理,像進宮的太監(jiān)一樣,統(tǒng)一進行切除。
有人說,看一個國家的未來,你只需要看他的教育。
讓孩子沒有童年,讓孩子不能自由生長,對孩子不能因材施教。是大人們集體無能。
4.
娛樂業(yè)推波助瀾
家庭和學校,基本奠定了我們把男孩子往女孩養(yǎng)的基調。娛樂的需要更是把“娘”變成了一種風潮。
我時常感覺自己作為女性的魅力,被各種花美男輪番暴擊。不由感嘆,現(xiàn)在的男孩子怎么都這么精致好看。一個個膚如凝脂,明眸皓齒。
泰國人妖久盛不衰,和現(xiàn)在亞洲大批量涌現(xiàn)地帶著明顯過多陰柔造作氣質的男孩,可能都在暗搓搓地滿足大家的需求。
從男性角度來看,滿足了一部分男性閹割其他男性的欲望。畢竟,如果別的男人都像女人一樣,我作為男人的特質就顯得特別的明顯和突出。尤其能彌補他們在男性競爭中表現(xiàn)的不足。
從女性角度來看,現(xiàn)代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大幅提高,男性去性別化,契合她們追求男女平等的心理訴求。同時,這些花美男、小鮮肉看起來,賞心悅目,柔情似水。彌補了很多女性在感情和婚姻生活中渴望得到的浪漫和體貼。
在這種審美趣味下,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大批量的花美男,被包裝上市。因為價格足夠誘人,他們愿意在“娘”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而這些流量明星,又無情地影響了年輕一代的審美取向。
如此看來,把男孩子變“娘”,我們真的是眾志成城,勢不可當。
而那些很“man”的男人,大約都渡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吧。值得為此開懷慶祝了。
作者:劉純婷 心理咨詢師,自由撰稿人;A教育行業(yè)從業(yè)十年,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與成長。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網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