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4-18 瀏覽次數(shù):1439
當孩子煩躁不安,憤怒時,講道理是沒用的。他們生氣時,只有情感上的安慰,他們才能聽得進去。從心理咨詢角度講也就是說要共情,同感孩子的感受,他才會覺得你接納他的生氣,理解他的感受了。
比如:4歲的彬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自彬出生后媽媽全職在家照顧家庭生活。爸爸負責(zé)全家的經(jīng)濟來源。由于工作原因,爸爸通常要晚飯后才能回來。
一天,爸爸回來后,見彬一人在一邊玩,媽媽叫他沖涼也不回應(yīng)。爸爸走過去。。。
爸爸:“彬在做什么?”
彬不抬頭也不回應(yīng),嘟著嘴。
爸爸:“哦,我看到一個生氣的小男孩!
彬:“嗯,我生氣了,我很生氣。”
爸爸:“怎么了?”
彬:“你為什么總是不跟我們吃飯,你不愛我們了嗎?”
爸爸:“呵呵,現(xiàn)在爸爸知道了,彬希望爸爸可以多點陪你跟媽媽吃飯是嗎?”
彬:“嗯!
爸爸:“那爸爸以后爭取多點機會回家跟你們吃飯!
彬:“太好了。”說著抱了爸爸一下就去找媽媽沖涼去了。
在這里彬的爸爸知道如何改變兒子的情緒,他并沒有說明自己不在家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護:“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我要掙錢啊,我不去工作你有錢買東西吃,有錢買好看的衣服嗎?”他也沒問“你為什么生氣?”他采取的辦法是承認,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抱怨。這樣孩子感覺到了他的情感是被理解的,他的想法是被尊重的。而大多數(shù)的爸爸媽媽總會想試圖說服孩子,想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抱怨是很不公平的,他們的想法是錯誤的,往往意識不到這種做法是沒用的,這樣做只會導(dǎo)致爭論和氣憤。
本文內(nèi)容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文章只提供學(xué)習(xí)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
預(yù)約電話:025-84584678
地 址:南京市龍蟠中路329號(陶然苑)203室 (南京電視臺對面)
分部地址:南京江東中路奧體名座E座805、806
微信公眾號
助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