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11-22 瀏覽次數(shù):1382
擁堵的交通,糟糕的服務,毫無意義的會議,暴脾氣的孩子……現(xiàn)代生活中可抱怨之事太多了。不過,有幾個人懂得抱怨之道呢?
心理學家指出,表達不滿情緒并不只是意味著把關系搞得緊張,它也有不少積極的社會功能。但并非所有抱怨都一樣。
研究人員將抱怨分為兩種基本類型。表達型抱怨──以宣泄情緒為目的──能十分有效地幫助你釋放情緒。同時,它還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例如乘客對航班延誤同仇敵愾,員工在一起抱怨老板時能彼此認同。
然而,太多的表達型抱怨──“在這個城市約會真是糟透了!”──會形成負面情緒的反饋循環(huán)!耙坏┍г沟膯栴}解決不了,我們就會感覺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嘎吱作響的車輪:抱怨力量大》(The Squeaky Wheel)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家Guy Winch如是說。
第二種抱怨則是積極作用型抱怨。這種抱怨更有建設性,通常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比如跟伴侶說:“親愛的,我累死了,你可不可以來洗碗呀?”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Robin Kowalski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高自尊的人往往是積極作用型抱怨者,也許是因為他們更有信心,相信提出意見能改善現(xiàn)狀。
Kowalski博士于2014年發(fā)表在《社會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上的研究發(fā)現(xiàn),積極作用型抱怨者具備若干特質(zhì)。研究人員請410名大學生列出他們的前任或現(xiàn)任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毛病。其中最常見的是“嘀嘀咕咕”、“不愿傾聽”、“邋遢”以及“遲到”。
調(diào)查人員請參與者挑出排名前三的毛病,再說說自己對雙方關系的整體滿意度,并說明這些毛病對雙方的關系造成了什么影響。參與者還填寫了一些用于評估其自身幸福、抑郁、正念(即對新的事物和觀念的接受)程度以及生活整體滿意度的調(diào)查表。
那些正念程度較高的人(以及幸福感略高的人)對伴侶的不滿較少,抱怨時也更會以目標為導向。Kowalski博士表示,了解自己的感受,并接受伴侶的觀念,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抱怨,并在抱怨時有的放矢。
抒發(fā)心聲和有效抱怨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Winch博士說,它可以增進雙方關系,還能讓我們覺得更有效果。他說,當有效抱怨者聚到一起時,他們通常能改變世界。
一些有效抱怨的小竅門:
目標明確。有效的抱怨簡潔明了,它以事實為依據(jù),目標明確,在恰當?shù)臅r間針對恰當?shù)娜。如果你對酒店糟糕的服務感到惱火,就說清楚你要什么:更好的房間,積分,還是酒店員工的致歉?闡明需求會讓你的抱怨大為不同,還能把意見傳遞給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寫下來。大吼大叫只會激化矛盾,你可以先把想法寫下來。這樣既能緩和情緒,又能把問題表述得更清晰。
堅持寫抱怨日記也是一種更有效的方式,Kowalski博士說。捫心自問,我的抱怨是表達型還是積極作用型?重不重要?聽我抱怨的人有沒有能力幫我解決問題?
態(tài)度積極。Winch博士建議給抱怨加個積極的開頭:“我總是很期待約會之夜!比缓笤匍_始抱怨,別翻舊賬,專注眼下的問題,比如“昨晚看電影你遲到了15分鐘,我特別擔心會趕不上時間。結(jié)果我很難靜下心來看電影!
以積極的語調(diào)結(jié)束,讓對方更有解決問題的動力:“要是下次你能準時到,我就會更享受電影,也更享受我們倆在一起的時光!
幽默一些。幽默──特別是自嘲──很有效,Winch博士說。比方說,如果你沒有大吼大叫,反而拿自己的不耐煩開玩笑,那么客服代表就更有可能站在你這邊。不過你得注意,別把幽默變成嘲諷。
讀懂暗示。Kowalski博士提醒我們,別做“不接受幫助的抱怨者”,即反復拒絕善意的建議或幫助的人。想要做到這點,就得注意別人的肢體語言:他們是不是雙臂交叉,看向遠處?如果是,你也許就該停止抱怨,開始傾聽了。
本文內(nèi)容圖片來自網(wǎng)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