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10-25 瀏覽次數(shù):1461
中國家庭的孩子,很多一出生就被抱在懷里,捧在手心,久而久之,孩子被抱習慣了,沒走兩步就要爸爸媽媽抱。
美國家庭則不同,美國人從小訓練孩子獨立。孩子生下來后,很少抱著,不是放在床上就是放在地毯上,只要父母在孩子身邊看著,不出意外就好。因為美國父母想讓孩子及早學會獨立,學會自強自立的道理。
很多中國媽媽看了美國的一些育兒經(jīng)后,覺得應該參考美國家庭的做法,好好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的獨立性當然要培養(yǎng),但是我們的中國媽媽不要陷入美國教育的誤區(qū),照搬美國的教育,畢竟國情不一樣。美國的孩子都是這么被獨立教育大的,他們的孩子會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我們不一樣,我們的孩子在小區(qū)里,看到好朋友撲到媽媽懷里,媽媽將他摟住,抱在懷里,孩子撒嬌說,走累了,要媽媽抱。媽媽會含笑說,好的,抱抱。小小的孩子看到這一幕,任何語言都起不了作用的。你跟他說:“寶寶,你可以自己走路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哦”。關鍵是你說這些有用嗎?這個時候的孩子,他不要理性,不聽說教。他只會說:某某,為什么媽媽可以抱?
我們的立場要溫柔而堅定,我們抱著孩子,陪著孩子、鼓勵著孩子,適時地一步步放手,孩子需要的時候,就去愛撫,就去擁抱,就去滿足。在孩子平靜的時候,再試著讓他一步一步走出去,就不能培養(yǎng)獨立性了嗎?
這樣的過程,需要我們的父母更多的心力,沒有粘合,哪知道分離的滋味?在滿滿愛的環(huán)境中,孩子能夠有力量選擇獨立,而不是被迫獨立。
本文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