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5-29 瀏覽次數(shù):1458
和別人交往時,假如在某件事上被別人夸獎,我的回應往往是:
“沒有,沒有,真沒有你說的那么好!”
這倒不是客氣的謙虛,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雖然被人稱贊是一件美美的事情,但內心總是覺得有些惶恐,感覺別人對自己的夸獎要么是因為客氣,要么是因為不了解真相。
我才沒有那么好呢!
后來,在和很多人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其實非常普遍,大家心中似乎都有這樣的一個執(zhí)念: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們應該怎樣調節(jié)這種心態(tài)呢?
1. 重新認識自己 。
這里的認識自己,是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式。心理模式是一個人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是通過無意識的方式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們不能覺察它,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它就會作為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影響我們。
一旦我們了解了它的存在,知道當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不是自己真的不好,而是我們固有的心理模式扭曲了我們的感知,是一種心理上的錯覺時,就有可能改變這種扭曲的心理模式,用一種更全面、更成熟的心態(tài)來看待自己。
2. 別總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與別人比較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了解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同時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更大的提升空間。但是過度的比較只會讓你陷入困境,因為它會打亂你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最重要的是要專注于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有自己目標的人,才能夠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所謂價值觀,就是在你看來,那些是好的,適合自己的;那些是不好的,不適合自己的。擁有自己價值觀的人,更容易明白自己的需求,而不容易被別人表面上的優(yōu)點所影響和誤導。
3. 不要逼自己事事完美。
完美只是一種評價標準,是人們內心渴望極致體驗的一種投射,我們可以去追求,但是要提醒自己,完美不是生活的常態(tài),真正的完美只存在于我們頭腦的想象中。
內心坦然的人,并不是因為現(xiàn)實的自己多好多完美,而是因為他們懂得接納自己不完美的一部分。缺憾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并不需要解決所有的問題,你只需要解決那些少數(shù)對你重要的問題就可以了。
懂得帶著問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