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5-6 瀏覽次數(shù):1766
“幼兒園老師總反應我家孩子坐不住,一會兒站起來一會扭來扭去,根本無法聽講。他是不是有多動癥呢?”
“我家女兒從小是奶奶帶的,特別嬌慣,每次玩兒玩具就是一大堆,但每樣玩具都是三分鐘的熱度,挑來挑去,不能夠?qū)W⒌厝ネ嬉粯。在幼兒園不能這樣挑,她就搶別人的玩兒,沒玩兒兩下也就不玩了。這樣注意力不集中,以后上學了可怎么辦呢?有訓練專注力的課程嗎?”
“孩子上小學后除了體育成績不錯,其他都是一塌糊涂——一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聽講,總是做小動作。我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都不管用。做作業(yè)只要不在他旁邊看著,就會一會摳指甲,一會畫畫,總之沒有辦法專注到作業(yè)上。才一年級呀!這以后的學業(yè)該怎么辦呀?”
……
專注力是孩子汲取知識、解決問題和形成認知的必要條件,而孩子專注力差卻是很多父母心中的痛。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做事不能集中精力,那么在十幾年的學業(yè)生涯中,聽講、閱讀、答題都會效率低下;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全面思考,思考方法會簡單籠統(tǒng)沒有創(chuàng)意;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沒有耐心去傾聽他人,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可見,專注力在孩子的成長中至關重要,解決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越早越好。
在親子溝通中,有哪些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事是需要家長杜絕的呢?
誤區(qū)一:說得多,做得少
“你做錯事要說對不起!這才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你不能隨便要別人的吃的,知道嗎?既不禮貌又不干凈!”
“要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和別人分享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
這些話你是不是經(jīng)常掛在嘴邊呢?你自身又是否給孩子做出了榜樣呢?很少!父母說得多,做得少會影響孩子做事的專注力,尤其是6歲以下的孩子,因為孩子都是通過體驗形成認知和思想,知行合一。所以孩子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就是一種專注力的自我訓練。而父母不斷地指指點點,其實會分散孩子的專注力。
誤區(qū)二:對孩子指手畫腳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夠多陪伴孩子,但卻往往忽視了陪伴的質(zhì)量。當我們看到孩子在專心畫畫的時候,總是要忍不住問“你畫得是什么呀?”、“要不要我畫給你看看呀?”、“你畫得好棒呀!”、“你這里不對,這一筆應該這樣畫!”……其實這時我們只要陪在一旁耐心地看孩子畫就可以了,用欣賞和贊許的眼神平和地注視著孩子就足夠了,不必過度參與其中。
誤區(qū)三:長時間看電視
“什么?看電視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但我家孩子只有看電視時是最專注、最乖的啊?我們都是趁著這個時候喂飯、喂水果呢!”
對孩子看電視的問題,很多父母只認為是對眼睛不好,但其實對孩子專注力也會有影響。6歲之前經(jīng)常看電視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都有明顯的專注力差的表現(xiàn)。因為長時間看電視,會麻木孩子的大腦,每次看電視超過20分鐘,孩子的大腦就會停止思考,所以經(jīng)常長時間看電視會破壞兒童的專注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