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4-19 瀏覽次數(shù):1804
01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聽過了‘原生家庭’之后,都將自己目前不太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歸結為是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
“就因為我爸爸脾氣太暴躁,所以我現(xiàn)在也很暴躁,我老公總是拿這個說事,怪我不夠溫柔,不會控制情緒!
她的老公怪他不溫柔,她怪自己的爸爸脾氣太暴躁,這是她對于她生活狀態(tài)的解釋。這在邏輯上似乎行得通,但是這樣的解釋對她的生活會有幫助嗎?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父親,他出生與三十年代末,四歲失去父親,幾年后跟隨母親改嫁,進門才發(fā)現(xiàn)繼父家里已經(jīng)有了幾個孩子。
父親是沒有童年的,他只讀過三個月的書,不到十歲就跟隨爺爺種地干農(nóng)活,爺爺是個非常勤勞的人,他和父親沒有感情上的交流,只有如何勞作的技術傳授,
另外,爺爺是暴脾氣,父親干活若有松懈,田間會立即響起爺爺?shù)恼鹛炫稹?/span>
爺爺另一個和軍規(guī)一樣嚴格的,還有早起的規(guī)定。父親一輩子不睡懶覺,是爺爺嚴厲管教的結果,據(jù)說爺爺只要看出父親有賴床的苗頭,會立即拿起棍子吼叫“再不起來我就將你的腿打斷”。父親立即魂飛魄散的抓起衣服起床。
父親長大后入伍去當兵,而后分配工作到了外地,但是他被爺爺影響的暴躁脾氣卻伴隨了他一生。后來,父親對待我們的態(tài)度,完全沿襲了爺爺?shù)墓芙谭绞,要求早起,要求守時,要求我們勤勞,否則就和爺爺一樣的作獅子咆哮狀。
到我這里,已經(jīng)是第三代了,我現(xiàn)在不但自己不睡懶覺,也無法容忍我的孩子睡懶覺。
有一日我見兒子睡到八點仍不肯起床,立即吼叫加威脅“再不起來,我就要打你屁股了!”
孩子被我大聲的威脅嚇得淚眼婆娑,我這才知道我在復制爺爺和父親的教子模式。
我為此開始反省,并力求修正這部分的情緒,早上在家里放舒緩的音樂,起床前做冥想放松,只為了能給孩子一個輕松愉快的早晨。
過去那個年代里,教育都是和嚴厲掛鉤,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們父輩都受這些觀念的影響長大,過去私塾先生可以鞭撻學生的手心,父母亦可以對孩子不端的言行行家法管理。
在當時那個年代,關注生存比關注健康更甚,大環(huán)境如此,沒有人覺得這是需要修正的。
而今,隨著經(jīng)濟的騰飛,社會的開放,西方文化的引入使得大家對追求生活質(zhì)量,以及生存質(zhì)量的愿望空前強烈。我們知道了,健康不止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我們還知道,現(xiàn)在世界上多了一門學科,叫做心理學。
而心理學里,最多見的就是將人的個性和生存狀態(tài)與她的原生家庭聯(lián)系起來。
很多人似乎像是給自己的不幸找到了源頭,然后拼死拽這這個源頭,在內(nèi)心里呈現(xiàn)嘶吼狀“爸媽,是你們害了我,你們要為我的人生負責!”
這種將原生家庭當作復仇的子彈,真的是對自己生命的極度不負責。
心理學引出“原生家庭”一詞,是要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以及更理解他人,并非是用作批判和怨恨之用。
02
從心理學起源至今的若干年里,即使流派眾多,但沒有哪位心理學家會否定童年對人發(fā)展的重要性。
03
04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