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4-2 瀏覽次數(shù):1663
吸吮手指頭的動作在很小的孩子里面都會有,一般這些孩子有大有小,基本上到2歲、3歲、4歲的時候,這個動作就會慢慢地減少。
很多人都有吸吮手指頭的這個動作,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認為,它會影響嘴唇的長勢啊,會影響牙齒,比如會造成豁唇,或者長大了顯得很小孩子氣。
因此,很多家長會對小孩這個動作,以成人的眼光去對待,并且加以訓斥、喝斥。如果你們注意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凡是被父母親訓斥的小孩,他在私下的時候吸吮手指頭的動作會更加的激烈,會更加的比以前有恃無恐。
關(guān)于這一點,溫尼科特曾經(jīng)給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如果我們對昆蟲的大腦進行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記憶力有一個特別悲傷的、浪漫的這樣一個情境,有些昆蟲的記憶力只有幾秒鐘。換句話說,可能它這一刻還快樂著,下一刻它已經(jīng)忘記了它快樂的源頭。
地球有幾億年的歷史,人類的歷史大概就50-70萬年,直立起來以后也就50萬年,真正發(fā)展起來也就是近幾千年的文明?梢哉f我們從胚胎開始到我們成長到1歲的過程里,基本上濃縮了幾十萬年人類的成長史。
在早期的這個記憶里,剛出生1歲以內(nèi)的嬰兒,如果你把他的記憶力進行分類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他更多的是來自原始的本能的這種記憶。這就是榮格說的集體無意識的記憶,而新鮮的記憶對他來說基本上是一個碎片狀的,就是他記不住,有點像昆蟲這樣的記憶。
而對于人類來說的話,他的出生需要母親這樣的一個人圍繞在他身邊,他基本上是需要別人時時刻刻陪著的,但是陪著的這個人他又記不住,因此他拼命地希望把在他身邊的這個人記住,這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說媽媽在你身邊,你就能認出媽媽來,或者說你給他一個相片啊,他看著相片就能記得住,他的很多記憶是軀體的記憶。
軀體的記憶包括母親的味道,母親乳房的顏色,母親給他的軀體帶來的某種奇特的感受,比如溫度啊,有的溫度高,有的溫度低,有的人汗多,有的人汗少。不管怎么說,嬰兒的記憶里更多的是軀體的記憶,而不是后來發(fā)展比較多的視覺的記憶。所以對于嬰兒來說,他對母親的這個吸吮動作,弗洛伊德就提出一個名詞,叫做口欲期。他早期的吸吮奶頭的這個動作,和他的感受,構(gòu)成了對母親的記憶。
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對他吸吮手指的動作有這樣的一個理解,他吸吮手指頭的時候,往往是他媽媽不在的時候,或者往往是他開始想媽媽的時候,或者說,即便是他媽媽在,但是媽媽對他不太上心了,所以他在吸吮的這個動作中可以構(gòu)建出一種以前他想要的、他曾經(jīng)有過的媽媽這樣的形象。
如果吸吮手指頭意味著孩子開始想媽媽了,我們就要問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孩子想媽媽有錯誤嗎?沒錯,所以,如果你僅僅是去把他這個動作取消,這會使他內(nèi)心里產(chǎn)生更大的焦慮,這意味著本來媽媽就不在身邊,他要想媽媽,通過吸吮手指頭這個動作換回媽媽,而你把這個工具拿掉了,這樣會引起他更大的恐慌,因為這給他的感覺就是,他的媽媽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話,孩子的吸吮動作能夠幫他暫時地想到媽媽還在自己身邊,這個是孩子換回媽媽記憶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另外一點,當然就是媽媽在身邊的時候,他為什么還有吸吮手指頭的動作呢?那我們要去想,這個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她是不是心已經(jīng)離開了這個孩子?有人說,孩子這么小,媽媽怎么會離開孩子呢?
實際上,有兩種情況都算是離開孩子。第一種情況就是,這個媽媽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的地方去了,所以她對孩子沒有以前那么上心了,這個最常見的就是二胎現(xiàn)象。媽媽開始懷孕的時候,她的注意力就逐漸轉(zhuǎn)移到了她肚子里面的這個孩子,即便她還能夠照顧現(xiàn)實中的這個孩子,她的注意力也會不知不覺地轉(zhuǎn)移到肚子里的這個孩子上去,而且她還會享受重新當一次媽媽的各種想象。因此,這一切都被這個孩子看在眼里。
所以,比如說大孩子是3歲、5歲,他已經(jīng)不尿床了,他已經(jīng)不吸吮手指頭了,可是他又重新開始出現(xiàn)了吸吮手指啊,講話像嬰兒般的咿咿呀呀啊,他本來已經(jīng)單獨睡覺了,然后又出現(xiàn)了要賴床,種種這些現(xiàn)象表現(xiàn),媽媽要想一想,這個孩子想媽媽不是因為你媽媽不在身邊,而是你的神不在他的身邊了。
我們一般看到這個孩子吸吮手指頭的話,他可能是拿著他的大拇指吸吮,但是也有是用食指吸吮的,當然這個面積不一樣。因為他吸吮的面積越大,他口里面的感覺就越強烈,因此媽媽回來的這種感覺,就會特別的具體。
所以我們說,方便攜帶的當然是大指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一些孩子他是幾個指頭一起搞進去的。但是這個還要從頻率上來看,比如說我曾經(jīng)呈現(xiàn)過的一個孩子,他的媽媽生第二胎,然后把17個月的一個孩子送到托管所托管了9天。
我們可以看到,在前面第一天第二天的時候,他很少有這種吸吮手指的動作。但是等到第三天以后,他吸吮手指的這個動作就明顯增加了,就是不僅僅是停留的時間長,而且他吸吮的這個動作還帶有一些強迫性,比如說進進出出的。而且你仔細聽的話,他還帶有吸吮的這個聲音,吧嘰吧嘰的這種聲音。
那么,明顯的頻率的增加和動作的延長表明什么?表明他的內(nèi)心中,那個媽媽已經(jīng)很難再回來了,他形成不了具體的這個具像,所以他越來越焦慮,那么以后變成特別多的就是,他經(jīng)常把整個手都放在口里面不拔出來了。所以當你看到你的孩子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的時候,就說明他已經(jīng)想媽媽想的不得了,而且即便他再怎么想媽媽,這個媽媽的形象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模糊了。
所以,玩具生產(chǎn)商看到了這個商機,他就制作了安慰奶嘴給孩子吸。我們知道安慰奶嘴就是一個空的奶頭,孩子吧嘰吧嘰吸的時候是沒有營養(yǎng)的,可是這個對孩子是有效的。
特別是有的時候,你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就是夫妻兩個推著孩子在外面散步,孩子哭起來了,夫妻兩個并不急著把孩子抱起來,而是塞給他一個安慰奶嘴。這個孩子眼睛可以看著父母親,嘴巴里面可以吸著,然后即便沒有跟他有皮膚的這種接觸,他自己也不哭也不鬧。
所以,有時候你就會想,安慰奶嘴沒有營養(yǎng),它為什么可以安撫他?這其實就是在精神上安撫他,當他的口唇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他就覺得媽媽是跟他在一起的。
我們要改變這個觀點,就是小孩子吸吮手指的這個動作,在早年的時候?qū)儆谑钦5模@個消失以后如果重新出現(xiàn),我們就會重視這個退行的現(xiàn)象。
重新出現(xiàn)有什么原因呢?比如說我剛才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媽媽要生第二胎了,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要把小孩送人了。比如以前我們常常聽到的抱怨就是老大老二老三,以前在70年代的時候,父母親要分居兩地,要去抓革命、促生產(chǎn),所以老大爸爸帶走,老三媽媽帶走,老二沒人要,就把他送到舅舅家去,或者送到農(nóng)村的什么地方去,他那個時候可能是3歲到5歲,他就開始出現(xiàn)了嚴重的吸吮手指的這個動作,所以你可以看到是什么?就是父母親的離開導致了孩子的這種焦慮。
我們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個父母親并沒有離開他,而是轉(zhuǎn)移了注意力。除了生第二胎的轉(zhuǎn)移注意力以外,還有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父母親,比方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病了,或者是夫妻一方生病了,這樣的話這個夫妻照顧孩子的注意力、精力就要轉(zhuǎn)移,就不再是指向孩子了,而是指向他反哺的父母,或者是指向配偶的一方。
這樣的話,孩子同樣也會出現(xiàn)想媽媽的這種動作,所以吸吮手指是想媽媽,是媽媽缺失的一個表現(xiàn),主要是母親缺失的這種表現(xiàn),因為這都是在很小的孩子中出現(xiàn)的一種情況。
大家現(xiàn)在可以理解,這個吸吮手指的動作,是呼喚媽媽回到身邊這樣的一個想象。不過,這個想象不能持久地起作用,所以給它這樣的一個名詞,叫做“過渡性客體”,換句話說就是,這個代表媽媽的手指,我們給他一個名詞叫“過渡性客體”,這種現(xiàn)象可以叫做“過渡性現(xiàn)象”
作者:施琪嘉
本文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文章只提供學習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刪除。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