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7-29 瀏覽次數(shù):3357
心理專家指出,嘮叨的父母會讓孩子性格的拖沓,尤其是在6~12歲年齡階段,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最易出現(xiàn)行為問題的時期。心理專家同時指出兒童所有的行為問題,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反映著父母的行為方式。
嘮叨父母會讓孩子性格拖沓,拖沓和任性是孩子反抗父母的軟硬兩種形式。就是說看起來很拖沓的孩子,其實是在用拖沓的手段,說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說的那樣做!因此說,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來表現(xiàn)?偙憩F(xiàn)得拖沓或任性的孩子內(nèi)心是無助的。而且孩子的問題往往隱藏著他們真實的擔憂、憤怒、失望、傷心等。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主要是依靠行為語言來表達。
嘮叨型的父母,以成人的行為標準要求孩子。有關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練地掌握技巧,對他們最好的幫助就是你的態(tài)度:耐心的等待,對任務的困難進行一點評價。如“收拾好床鋪很不容易”、“一個小時做好這個模型很難”等。
如果孩子成功了,他們知道一件很難的事情被征服了,會有滿足感;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知道這件事很難,他們會感到安慰,這樣,孩子感覺到了理解和支持,這會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
而持成人觀念的父母,特別是嘮叨型的母親,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時,或孩子沒按她的時間要求做某件事情時,一般從來沒允許孩子說出他們的想法,而是以不停的嘮叨和不滿意的情緒態(tài)度,數(shù)落和要求孩子(此時的孩子,感覺到的是自己能力不夠)。如果重復的是這種行為模式,孩子的“無能感”會導致退縮行為。
可以這樣說,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對效率的要求在“訓練”孩子。但效率對孩子來說,是束縛、是敵人。嘮叨父母會讓孩子性格拖沓,就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價很高,它可能耗損孩子的才智、抑制興趣,可能會造成情感的壓抑和性格的極端任性。因為孩子需要試驗、探索、努力的機會,也需要耐性(耐性意味著給他人時間),需要在沒有催促和訓斥的情況下學習。
所以,嘮叨父母會讓孩子性格拖沓,父母的行為模式?jīng)Q定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要改變孩子的拖沓與任性,父母要先正視自己的行為方式。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可隨時與曉然的心理咨詢專家聯(lián)系。
作者 麗君 -------曉然原創(chuàng)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南京曉然心理咨詢中心
2025-8-2
2025-7-26
2025-7-25
2025-7-23
2025-7-22